针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近况

针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近况

ID:44318726

大小:55.5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0

针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近况_第1页
针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近况_第2页
针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近况_第3页
针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近况_第4页
资源描述:

《针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近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针灸治疗慢件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近况关键词:慢性前列腺炎;针灸疗法;综述中图分类号:R69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07)05-0053-03慢性前列腺炎是困扰50岁以下男性最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据Collins等统计,在美国约50%的男性一生中曾冇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的经历,此综合征主要由典型的局部不适或弥散性疼痛、排尿功能紊乱以及性功能异常等一组症状组成。在我国慢性前列腺炎约占泌尿外科门诊患者总数的20%〜25%,其发病机理现仍不明,但已从传统的感染学说发展到今天的多学说,(如床液反流学说,免疫学说,精

2、神-•神经一疼痛坏路学说,反映了当今临床对慢性询列腺炎的认识更加全而和客观,而相应对其治疗却仍无更新的进展,现仍较普遍采用的抗菌索治疗,经长期的临床观察已发现其疗效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最近研究表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所占比重远远超过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这是其一;其二是只启少数具备小分子量、特殊结构、非离子化、碱性、脂溶性并且与血清蛋白结合不紧密的抗菌素才能透过血一前列腺屏障进入前列腺,这就大大限制了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抗菌素治疗的药物选择余地。另外尚有许多其它西医治疗手段在临床上相继使用,但疗效亦并不理想且易复发。近年来针灸治疗慢性

3、前列腺炎疗效显著,现综述如下。1、病因与作用机制慢性前列腺炎相当于中医所称的“精浊”,以症状多样、病程缠绵、容易反复发作为特征,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來较人危害,如伴有神经衰弱、性功能障碍或不育症,精神上的痛苦会远远超过疾病本身的痛苦。这些临床特征•错综复杂的病因病机特点是密不可分的。第一,体虚。徐福松认为“体虚是造成木病重要的、内在的、本质的因素。肾亏于下,封藏失职,精关不固,精离具位,免疫功能低下,最易形成本病。有因病致虚、因虚致病之分,所谓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地”。张宝文等研究发现针刺能调节口细胞介素一2含量,使界常的免疫功能得到

4、纠正,从根木上减弱或消除发病的内在因索。另外翼来喜研究发现针刺能调节T细胞数最,使得免疫功能在较短时间内回复到正常水平。第二,充血。由于青壮年相火易动,所愿不遂,梢未外出,或同房、遗精、手淫、忍楷不泄、败楮流注,遂成梢浊及楷道充血。翼來喜研究发现针刺能使局部血流速度增加,血流量增多,加快了组织代谢,病理损伤高效逆转,表现为间质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逐渐减轻或消失。笫三,感染。其人脾肺素虚,易感便澹,引动下焦湿热;或包皮过长,藏污纳垢;或性交不洁,湿热内侵,留于精室,精浊混淆,精离其位,亦可产生木病。张宝文等研究发现针刺后局部血循环内三磷

5、酸腺廿的含量上升,提示了山于针刺促进了前列腺平滑肌的收缩。这种收缩的加强使因炎症堆积在腺管内的脓细胞、脱落细胞及分泌物能够更好的排出,引流的通畅直接有利于对炎症的控制。总之,徐福松的论点为:感染、充血是发病的外部条件,而体虚是发病的根木原因,正如《洞天奥旨》所说:“气血旺而外邪不能干,气血虚而内正不能拒。”人多学者将本病分成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肾阳不足、肾阴亏虚4个证型,一般单独出现者较少,绝大多数是复合证型,可2型相杂或3型互兼。鲁贤昌Ds]认为血瘀是木病的共同病机,故活血化瘀在治疗中应贯穿始终。2^毫针常规刺法2.1辨证选穴治疗

6、李晨等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分为4型辨证,所选主穴相同,均为会阴、屮极。会阴穴通调二阴,屮极穴益肾兴阳,与会阴穴和配,上下结合,共奏补肾通瘀之效。配穴:气滞血瘀型加内关、蠡沟、委中行气化瘀;湿热蕴结型加阴陵泉、三阴交清热利湿;阴虚火旺型加照海、涌泉滋阴清热;肾阳虚损型加肾俞、命门、太溪温肾壮阳。配穴根据不同证型采用相应补泻手法。每次留针30mino対照组口服a受体阻滞剂一盐酸特拉哇嗪。2组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治愈24例,好转18例,未愈9例,总有效率为82.45%;对照组治愈13例,好转9例,未愈17例,总有效率为56.4%。2组临

7、床总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o治疗组各证型疗效比较:气滞血瘀型患者疗效最好,湿热蕴结型患者,疗效最差,阴虚火旺、肾阳虚损型患者介于两者Zl'njo金晓飞等按照中国中医男性学会1995年拟定的关于前列腺炎的诊断及分型标准辨证,分为4型,主穴均选秩边透水道。配穴:湿热下注加关元、阴陵泉、丰隆;气滞血瘀加气海、太冲、血海、三阴交;肝肾阴亏加肾俞、太溪、太冲;肾阳不足加肾俞、命门、关元、气海。进针后施捻转泻法lmin,留针30mino该针法的主要作用在于行气止痛,清利湿热。治疗51例患者,临床痊愈28例,占54.90%;显效

8、10例,占19.61%:有效8例,占15.69%:无效5例,占9.80%。有效率为90.20%。2.2基础处方随证加穴治疗常洪玲等依据运脾化湿,清利下焦,体虚者兼以补益肾气的治则拟定基础处方:主穴取小肠俞、膀胱俞、脾俞、次骼、关元、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