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微草堂笔记研究

阅微草堂笔记研究

ID:44320321

大小:77.5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0-20

阅微草堂笔记研究_第1页
阅微草堂笔记研究_第2页
阅微草堂笔记研究_第3页
阅微草堂笔记研究_第4页
阅微草堂笔记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阅微草堂笔记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佛教思想研究•二清朝屮前期,志怪类笔记小说流行。这种流行是有原因的。按鲁迅的说法称这类小说为“拟晋唐小说”,并认为与宋吋修的《太平广记》的流传有关:唐小说单木,至明十九散亡。宋修《太平广记》当时没有刊行,后世文人见Z模仿,往往得到人们的青睐。这种风气在明嘉靖时期流行,直至清屮期的志怪小说高潮。高潮期间最著名小说的三种:《聊斋志异》、《子不语》(乂名《新齐谐》)及《阅微草堂笔记九三种书的归类应是不同的。《聊斋志异》属于志怪小说,篇幅较长,情节跌宕起伏,描写曲折生动,如在目前。传奇小说的特征明显。《新齐谐》则篇幅较短

2、,文笔口然,未在情节上多做追求。《阅微草堂笔记》应该更倾向看作笔记,其小说的特征倒是在其次的。而《笔记》屮多所议论,多展现个人观点。其中有些材料值得研究,学术性很强。具体研究的角度,也应该与研究《聊斋志异》及《子不语》有所不同。研究《笔记》应该更重视其学术价值和隐涵于其中的思想。一、志怪小说的生产背景在志怪类笔记小说流行的这一时期,特别是清朝的中询期,佛教及与笔记相关的社会状况如何呢?由明末至清初,某些方而应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比如志怪小说产生的社会文化基础,就应该是一体的(其他如陶瓷业的发展,也应该这样看)。所以我们首先看明代

3、,特别是明末。明儒崇尚“心性之学”。柳诒徵认为「'明儒崇心性之学始于帝王之提倡,及科举Z统一。”这有他的道理。从元仁宗开始,专以宋儒《四书》注及《经》注考试。这样宋儒的地位就会比汉儒及唐儒高。到了明代,明太祖与刘基(字伯温)定下了以“制义”取士的政策。所谓制义,是八股应试的统称。这样,由于功名所在,读书人也就无不熟悉了身心性命之学了。学术流传,总会有变化。其屮对儒家学风变化明显的则要数陈献章及王阳明。陈献章在历史上以书法闻名,其思想则所传不远。王阳明则以“心学”闻名了,其影响也在心学。明代中期以后思想,笼罩在受理学及禅学影响的王

4、阳明“心学”的气氛屮。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别号阳明。他的卒年是嘉靖七年,生于明宪宗成化八年,浙江余姚人。活动于明屮后期。王阳明做过兵部尚书,他的父亲做过吏部尚书。其“心学”,虽然冇禅宗韵味,但阳明毕竟是以儒者身份出现的,其心学还不能与佛学中的禅学等同起来。明代佛教。明代十六位帝王中,大多数推崇宋明理学同时兼崇佛教。以儒为主,以佛道为辅的意识形态已定型。朱元璋曾经在风阳的皇觉寺做过僧人。这使他对佛教的态度比较矛盾,进行了一些整顿。后来的帝王大多数有所发展。自成化二十一年,京城内外寺观达到了639所。僧尼的总数估

5、计有五十万。明代的禅宗是汉地佛教的主流,临济、曹洞两家流行天下。随着佛教的逐渐世俗化,禅宗内部两派、禅宗与其他教派在理论上的差异H渐缩小。自明代屮叶禅学与王阳明心学相互促进有很大发展。由于社会政治的腐败,口明的末期士大夫纷纷逃禅,出现了一大批禅宗人才。明末佛教出现了四位大师,即是莲池、紫柏、憨山和藕水益大师,四者宗教皆通。有的对儒家造诣也很深。总的来说,明代的佛教是发达的。其影响所及也是方方而而的。文学、诗歌、绘画,甚至工艺、服装都有影响。如明代瓷器上的图案以及当时的流行服饰。李渔在他的随笔屮对此有记载。宫女们模仿出家人的装饰,

6、穿着似出家人i样的方块碎布做成的衣服,称为“田衣”,这种衣服在明末的民间也流行起來,李渔认为这是明朝衰落Z象。唐寅有两句题宫女画的诗:莲花冠了道人衣,口伴君王上紫微。说明在明代中期这种服饰就流行宫里了。可见当时佛教影响Z大。明末的志怪小说的流行,当然也会受到这种影响。志怪小说的流行到清代依然继续并达到高峰。鲁迅认为,这种流行是转代犹存——也即是明清两代的志怪小说应该是一体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佛教的影响与明代心性Z学的影响对清代的意义是不同的。佛教对清代的志怪小说的影响冇增无减。但心性学在纪晓岚的《笔记》屮却受到了一定的轻视与批判

7、。纪晓岚对空谈心性(主要指理学的相关内容)者称为“讲学者,,—即是指宋以来的空谈性理者。但是,无论是理学还是心学对纪晓岚都是冇影响的。由于科举考试的原因,纪晓岚对“宋五子”的观点不敢A过批评。因为这是科举考试必考的内容,是求取功名的必经Z路(《清史稿•纪旳传》)。但是对于南宋以来的诸儒则给予了无情的批判和讽刺,称其为“讲学者”。当然,南宋以来诸儒主要指的应该是明代诸儒。因为元代享国不到一百年而明代则有近三百年。元代轻视倫学,废除科举,把文人身份定为“第九等”,实际上儒学已经在野了。明代之重视科举,理学与心学相激荡产生了很多“讲学

8、者”,流风直至清代。影响了清初的遗民文人。也对清初、中期的达官文人的伦理道德定位有彩响。因为按着“讲学者”的态度清初的遗民文人应该算是“忠义”的一群。那么违叛了明朝或者在清朝作官的文人的伦理道德定位就比较尴尬了。纪晓岚不仅对清代“讲学者”有所批判,也对明末的“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