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穿刺及脑脊液检查ppt课件

腰椎穿刺及脑脊液检查ppt课件

ID:44324652

大小:2.21 MB

页数:48页

时间:2019-10-20

腰椎穿刺及脑脊液检查ppt课件_第1页
腰椎穿刺及脑脊液检查ppt课件_第2页
腰椎穿刺及脑脊液检查ppt课件_第3页
腰椎穿刺及脑脊液检查ppt课件_第4页
腰椎穿刺及脑脊液检查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腰椎穿刺及脑脊液检查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腰椎穿刺与脑脊液检查盛京医院神经内科安晶脑和脊髓的被膜及脑脊液循环由外向内,脑和脊髓表面包有硬膜、蛛网膜和软膜三层被膜,具有支持、固定、保护脑和脊髓的作用。一、脑和脊髓的被膜硬脊膜蛛网膜蛛网膜下隙软脑膜神经根齿状韧带硬膜外隙:硬脊膜与椎管内面骨膜或颅骨骨膜之间的狭窄间隙,内含疏松结缔组织、脂肪、淋巴管、静脉丛,呈负压,有脊神经根通过,脊髓硬膜外间隙向上不通颅腔。临床上在此腔进行硬膜外麻醉。硬膜下隙:硬膜与蛛网膜之间。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与软膜之间的腔隙,内有网状相连的结缔组织小梁,充满脑脊液,脊髓蛛网膜下隙向上与脑蛛网膜下

2、隙相通。脑脊液:充满脑室系统、蛛网膜下隙和脊髓中央管内的无色透明液体,内含多种无机离子、葡萄糖、微量蛋白、少量淋巴细胞。成人130ml左右。生产速度0.3-0.5ml/min,每日生成约500ml。脑脊液功能: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缓冲、保护、支持、运输代谢产物和维持正常颅内压作用。相当于外周组织中的淋巴。二、脑脊液循环脉络组织:脑室的某些部位,软脑膜及其血管与该部位的室管膜上皮共同构成脉络组织。脉络丛:脉络组织的血管反复分支成丛,连同其表面的软脑膜和室管膜上皮一起突入脑室而形成,是产生脑脊液的结构。蛛网膜粒:蛛网膜在上矢状窦

3、两侧形成许多绒毛状突起突入上矢状窦内,脑脊液经这些蛛网膜粒渗入上矢状窦内,回流入静脉。脑脊液循环左、右侧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室间孔第三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第三脑室中脑水管脑脊液循环第四脑室第四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正中孔外侧孔蛛网膜下隙上矢状窦蛛网膜颗粒窦汇双侧横窦颈内静脉双侧乙状窦脑脊液循环一、适应症1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如怀疑颅内感染等的诊断。2.临床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头CT尚不能证实或与脑膜炎等疾病鉴别有困难时。3.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如脑膜癌病等。4.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脱髓鞘疾病等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4、。5.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或瘫痪而怀疑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者。6.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需椎管内给药者。7.测量颅内压或行动力学检查以明确颅内压高低;脊髓腔和静脉窦的通畅情况。8.脊髓病变和多发性神经根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9.动态观察CSF变化以判定病情、疗效和预后。10.注入放射性核素行脑、脊髓扫描。1.颅内压明显增高,或已有脑疝迹象,特别是怀疑后颅窝占位病变。2.穿刺部位有感染、脊柱结核或开放性损伤。3.血液系统疾病有出血倾向者,使用肝素等药物导致的出血倾向者,血小板<50000/mm3者。4.脊髓压迫症的脊髓功能处于即

5、将丧失的临界状态。5.开放性颅脑损伤等。二、禁忌症三、常见并发症及处理腰椎穿刺后低颅压头痛是最常见症状。发病机制:CSF放出过多引起颅内压降低(脑脊液从硬脊膜漏出)症状:24小时出现,持续5-8天,严重的体位性头痛是低颅压的主要症状。处理:平卧,大量饮水,必要时补液。2.腰背部疼痛及根痛原因:可能与腰椎穿刺部位神经根后方受刺激有关,其发生原因与脑脊液从硬脊膜穿刺点漏出和在硬膜外聚集有关。症状可自行缓解。恰当选择腰穿针型号可减少腰背痛的发生率。3.干穿(未穿出脑脊液)通常由于患者腰穿时体位不正确(背部没有完全屈曲,腰棘突间

6、隙没有完全变宽)和穿刺针方向不合适而导致穿刺针碰到骨质结构,受到正上/下方椎骨棘突或偏侧上/下方关节突的阻挡,也可能会损伤椎间孔内的脊神经。4.脑疝最危险并发症,易发生在颅内压增高者。发病机制:可能与腰穿降低了脊蛛网膜下腔压力有关。处理:需严格掌握腰穿适应症,脑脊液放出量应限定在最小量。若颅内压增高者必须腰穿时,一定在穿刺前应用脱水药物。三、常见并发症及处理5.感染较少见原因:可能由于消毒不彻底或无菌操作不当,或局部有感染灶等引起。因此,强调操作过程的绝对无菌至关重要。6.蛛网膜下腔出血及硬膜下血肿原因:损伤蛛网膜或硬膜

7、的静脉所致。出血量通常较少三、常见并发症及处理1.穿刺前首先需排除有无腰穿禁忌症状,检查眼底,行头部影像学检查排除后颅窝肿瘤。向患者及家属告知穿刺的目的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状,取得患者及家属同意,签署腰椎穿刺告知书。2.嘱患者排尿,检查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保证生命体征平稳。洗手,戴口罩帽子。3.检查穿刺所需物品是否齐备,物品是否过期。4.摆放体位:患者通常左侧卧位,屈颈屈髋屈膝,双手抱膝,尽量使脊柱前屈。背部与检查床垂直。5.穿刺部位的确定:取双侧髂嵴最高点连线与脊柱中线的交点,即腰3~4间隙作为常规穿刺点,也可选择上

8、下两个间隙作为穿刺点。6.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呈同心圆样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15cm,由助手打开穿刺包,术者戴无菌手套,检查穿刺包内物品是否齐备,检查穿刺针有无弯曲断裂,针芯是否完好。然后由术者铺无菌洞巾。四、操作步骤7.用5ml注射器抽取2%的利多卡因在穿刺点局部作皮内及皮下麻醉,之后将针头垂直刺入韧带,回吸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