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ID:44326436

大小:1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0

当好学生的引路人_第1页
当好学生的引路人_第2页
当好学生的引路人_第3页
当好学生的引路人_第4页
资源描述:

《当好学生的引路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平原小学黄生江依靠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突飞猛进,人类的生存状况有了极大的改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我在网上看过一场世界银行行长的演讲,其中,他谈到了世界银行在本世纪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在本世纪的2030年前,在全世界消灭贫穷。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是人类历史上从没有过的事。这也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做到既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有一句名言:教育是改变世界最强有力的武器。而我们作为教师,正是掌握这件武器的主人。因此,当好一名教师,意义重大。特级教师于漪也说过:一辈子当教师,一辈子学当教师。说明当好一名教师确实不容易。教育的真正意义是培育智慧,教师是要

2、有智慧的。学生依靠教育,去找出生活中所有问题的答案,发现其中真实的,正确的事物。像我自己,虽多年在教育一线工作,仍倍觉辛劳,学生的不配合,不明白,不理解,就是自己的问题和进步之基。如何让学生通过在教育中得到启示,知情意行,健康,快乐地成长,实现全面发展,这就是教师最大的能耐!当好教师,至少于我,觉得应该明白三点要求。一、正人先正己台湾已故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认为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思在脑,能在身,从容过生活。作为教师,在工作中,你要学生相信的,你先要相信;你要学生做到的,你先要做到。言传与身教相结合。连自己都做不到的,就不要求学生做到。当付出了很大的努

3、力,学生的成绩仍不见起色时,当强调了一遍又一遍的常规总有人违反时,当重复了一遍又一遍的练习题学生还是做错时,当提问一次又一次都没人回答时,我们应从自身的反思中寻找答案,自己的方法对不对头?引导的方式合不合理?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不高?自己有没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对待全体学生?当你是对的,你的世界就是对的!二、具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与时代的步伐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应多读书,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入手,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的文化思潮,从而以这些历久弥新的文化为根基。士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万变不穷之妙用。美国有一位著名的小学教师叫雷夫,他写了一本书名为《56号教室的奇迹》,他认为教育就是基于师生的相互信

4、任,激发学生对自身的高要求。他还谈了教育中经常讲到的六条道德规则:(1)我不想惹麻烦。(2)我想要奖赏。(3)我想取悦别人。(4)我要遵守规则。(5)我能体贴别人。(6)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依靠这些道德规则和他对工作的高度热情,让他的教育工作取得了奇迹。在这里,我也想说说两点:1、“坏学生”也能成功。很多名垂史册的伟人在年少时从来不曾是所谓的好学生。比起一纸文凭,对凡事都好奇的治学态度和永不言弃的精神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以爱因斯坦,卓别林等人为代表的多位科学界和文学界大师的人生历程都证明:在课堂上并不聪明的学生也能在步入社会后取得成功。在学校,学生学到的往往都是过去式或者陈词滥

5、调,仅凭记忆力就可获得高分。所谓的坏学生对此兴味索然,未来才是他们的着眼点。他们虽然并未练级一副好记忆,但这并不意味着将来一定会失败。或许,他们成为“坏”学生的唯一原因,就是被学校教育压抑了想象力。学习成绩不好并不等于愚蠢,世上没有蠢人。学校中的填鸭式教育造就的可能是只好死记硬背的“好学生”。并非未来的成功人士,因为他们可能仅停留在简单堆砌信息的水平,而非真正理解所学内容,更没有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的能力。成功的关键在于保持一颗好奇之心,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会,以及与人相处时择善而交。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左右成败的关键因素。坚韧不拔的人能够将过去的伤痛抛诸脑后,将一切注意力集中在未来如何实现自身价值

6、,如何活得更幸福之上。如果拥有目标和达成目标的理想,那么获得成功只是早晚的问题。当然,我说的这些并不是为了否认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是为了消除教育行为中的偏见,和引起我们对学校工作的思考!2、爱无前提教育是爱的艺术,是春风化雨,潜移默化。著名的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说过:为人父母就应当无条件地爱孩子,无论她或他是否听话。然而,生活中,教育方式往往与之背道而驰,如果孩子听话,就给予奖励;如果孩子不听话,就加以惩罚。所谓“有条件的爱”意味着,老师或父母对孩子说“我爱你”时,同时还要加上一句“只要你听我的”。在持有这种观念的人群中,有的父母或老师还会“稍作努力”,花费时间向孩子说明只要“听话”就会得到奖

7、励和他们的爱,否则或置之不理,施以冷暴力,或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在有条件的爱中,无论“积极”与“消极”,都会对孩子的成长有害。前者也许在短期内见效果,使孩子勤于学习,然而在成年之后,他们心中会留下“自我强迫”的阴影。后者,甚至连短期效果都没有,只会加剧孩子于父母和老师的对立。反之,如果父母和老师等长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无条件地爱他们,不论他们是否“听话”,都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权和话语权,将有助于他们追寻自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