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能源与低碳经济12

低碳能源与低碳经济12

ID:44326624

大小:480.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10-20

低碳能源与低碳经济12_第1页
低碳能源与低碳经济12_第2页
低碳能源与低碳经济12_第3页
低碳能源与低碳经济12_第4页
低碳能源与低碳经济12_第5页
资源描述:

《低碳能源与低碳经济1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低碳经济的来源“低碳经济”一词最早于英国在2003年提出,首相布莱尔于当年发表了题为《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宣布到2050年英国能源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真正将低碳经济概念由一个国家范畴扩充到全球范围内则是在2007年“巴厘岛路线图”制定之后。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减排义务实现的“低碳经济”概念,成为这次国际气候问题谈判的热点话题,低碳经济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进一步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寻找到了较为有效的方式和途径。什么是高碳经济?高碳经济是以依

2、靠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煤碳为主要能源,以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什么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依靠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新型经济发展方式。气候变暖已成为世界生态恶化的首要原因,二氧化碳过量排放是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建立在依靠化石能源基础上的高碳经济是二氧化碳过量排放的根本原因;建立在依靠化石能源基础上的高碳经济又是造成不可再生能源日益枯竭的根本原因;现有的高碳经济能源结构基础上的节能减排不能成为遏制生态恶化资源短缺的治

3、本之策。中美碳减排目标将成为哥本哈根议定书的焦点低碳经济革命的思想创新1、低碳经济革命的实质,是从传统的劳动生产率时代进入到未来的资源生产率时代。2、低碳经济发展不是要单一地考虑气候变化,而是要同时促进经济增长。3、低碳经济创新的关键在于经济意义的变革,是要从传统的产品拥有型社会(重视交换价值)转向未来的服务使用型社(重视使用价值)。低碳经济革命的技术创新低碳经济革命的技术创新,是要在能源流的整个过程中提高能源生产率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一是在能源流的进口环节,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低碳的可再生能源或其他

4、清洁能源,替代传统的高碳的化石能源;二是在能源流的转化环节,通过建立兼容并包各种能源的能源互联网(Energyinternet)或智能电网(smartgrid),提高工业、建筑、交通中的能源利用效率;三是在能源流的出口环节,通过开发利用碳捕捉储存技术以及加强森林、水面积等碳汇建设,吸收经济过程排放的二氧化碳。低碳经济革命的制度创新低碳经济制度创新的关键,是提高化石能源使用和二氧化碳消费的价格,为生产和消费的低碳化转型提供激励机制。提高二氧化碳价格的制度设计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碳税机制,由政府确定二氧化碳排放的

5、上涨价格,然后通过市场机制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数量;另一种是限制排放和交易许可机制(cap-trade),由政府确定可以允许的二氧化碳排放规模,然后通过市场交易提高碳生产和消费活动的效率。实施气候变化税(CCL)制度设立碳基金英国AB规范排放贸易机制D推出气候变化协议(CCA)C碳基金是一个由英国政府投资、按企业模式运作的独立公司,成立于2001年。所有参与者按相关条例严格检测和报告企业每年的排放状况,并由有职业资格的第三方独立认证机构的核实。气体变化税制度是英国气候变化总体战略的核心部分。能源密集型产业和政

6、府签订协议,达到规定的能源效率目标,政府可以减少征收其应支付气候变化税的80%。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经验德国发展经验实施气候保护高技术战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节约资源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返回国外低碳经济发展经验意大利:实施CIP6机制;制定“绿色证书”制度;推行“白色证书”制度;制定能源效率行动加拿大:建筑材料节能环保瑞典:全球首个实行“考驾照先学环保车”法国:计划2020年把有机农业所占比例提高到20%日本:能源多样化低碳经济的三个理论支点(一)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要性:生态足迹理论

7、与生态赤字“生态足迹(ecologicalfootprint)”这一概念最早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Rees在1992年提出并在1996年由M·Wackernagel完善的一种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以及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的生命支持服务功能的方法生态足迹是指生产某人口群体所消费的物质资料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的所有废弃物质所需要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BPA,biologicalproductiveareas),包括生产性生态足迹和消费性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将每个人消耗的资源折合成为全球统一的、具有

8、生产力的地域面积,通过计算区域生态足迹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差值——生态赤字或生态盈余,准确地反映了不同区域对于全球生态环境现状的贡献生态足迹(ecologicalfootprint,EFP)EFP<BPA,生态盈余EFP>BPA,生态赤字BPA2001=131亿gha,约占地球表面积的16%,人均BPA约为1.8gha建筑用地近海水域草地林地农用地能源用地◆世界自然基金会(WWW):《2004地球生态报告》--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