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综合练习题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综合练习题

ID:44329507

大小:69.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10-20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综合练习题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综合练习题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综合练习题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综合练习题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综合练习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综合练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观潮》练习题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1、选段从哪四个方面描写浙江之潮?2、这个段落的描写突出了浙江之潮的什么特点?3、引用杨诚斋的诗句有什么作用?二、阅读《观潮》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

2、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1、第一段中描写演习中阵势变化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段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点明这是在潮水暴涨时表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段中采用比喻进行描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

3、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子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A、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译文:然后渐渐临近,潮水就像白玉砌的城墙、大雪覆盖的山岭一样连接着天涌来,潮水奔腾的巨大声音如雷霆一般,震撼大地,激起浪花,喷射水雾,仿佛要吞没青天,沐浴白日,那气势极其雄壮豪迈。B、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译文: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乘马、舞旗、举枪、舞刀的人在水面上,像踩在平地上一样。C、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

4、轰震,声如崩山。译文:很快的黄烟四面升起,人和景物看不清楚,只听得水爆轰然震响,声音如同崩山一样。D、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译文:车马堵塞了路途,饮食等各种食用之物都比平时价钱加倍的高,而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会空下来。四、酒泉子[宋] 潘阆①长忆观潮,满郭②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③尚心寒。(注:① 阆l4ng;②郭:城;③梦觉:觉醒)1.《观潮》中与“满郭人争江上望”相对应的一段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2.“弄湖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词句中“弄潮儿”在《观潮》中被称作“________”,“手把红旗”在《观潮》中写成“________”,而“旗不湿”进一步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判断题:A.这首诗是作者回忆观潮时的情景而作。(    )B.“满郭人争江上望”一句,是从侧面烘托钱塘潮的雄阔壮观。(    )C.“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在夸赞弄潮儿勇敢无畏的同时,暗示读者钱塘潮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可怕。(    )D.“别来几向梦中看”从侧面烘托了钱塘潮所具有的自然美、弄潮儿身上体现的人情美。(    )E

6、.“梦觉尚心寒”旨在说明作者观潮时受了惊吓,至今心有余悸。【参考答案】一、1、选段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  2、突出了潮水雄伟壮观的特点。  3、用杨诚斋的诗句对上文进行形象的概括,既呼应了第一句,又为下文做了铺垫。二、1、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水兵作战技艺娴熟  2、弄潮健儿的英姿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3、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前者生动地表现了水兵作战的英勇和技艺的娴熟,后者突出战斗的激烈三、C(“人物略不相睹”应该译为“人彼此一点也看不见”)(三)1

7、.“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2.“吴儿善泅者”,“手持十幅大彩旗”,“而旗尾略不沾湿,从此夸能”。3.A.√  B.√  C.×  D.√  E.×(二、阅读理解(一)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⑤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9.文中画线处应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10.“亭午”和“夜分”分别是指什么时候?中国古代以

8、时辰来计算一天的时间,你能写出几个时辰的称谓吗?_________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