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高二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ID:44335673

大小:226.58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10-21

高二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_第1页
高二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_第2页
高二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_第3页
高二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_第4页
高二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二历史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命题人:程勇超时间:80分钟总分:100分温馨提示:认真审题规范作答先易后难诚实守信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小题,计40分)1.秦兵马俑出土的陶俑、陶马都经过精心彩绘且几乎无一雷同,青铜兵器制作精良冃形制、大小几乎一致.每批陶俑、陶马、兵器上都打印或刻有工匠的名字。这反映当时()A.法家思想在国家管理上的体现B.陶器制作工艺达到巅峰C.工匠制造技艺高超、产品精美D.战争催生青铜制造产业2.魏晋吋期,佛教成为豪门世族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而代表屮小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从唯物主义观点展开了反对佛教唯心主义的斗争。隋唐佛教更加发展,

2、而以韩愈为代表的中小地主学者举起了排佛的旗帜。材料表明()A.阶级斗争是推动思想进步的根本原因B.思想领域的斗争是社会矛盾的反映C・唯心主义思想…直占据官方统治地位D.唯物与唯心之争推动社会思想发展3.在清代,华北农村将儒、释、道统称为“大教”,而在黑龙江的某些庙宇中“塑三教像,如来居中,左老聃,右孔子,而以匠作医卜杂技之祖配,榜日三教祖师。”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古代中国()A.儒、释、道“三教”已经高度融合B.农民对各种宗教的认识极其混乱C.下层民众的信仰具有强烈的功利性D.宗教传播深刻影响民众日常生活1.下列表格所列时间与史实,对应不正确的是()A前5世

3、纪孔子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智者学派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B16世纪黄宗羲著有《明夷待访录》,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意大利画家达・芬奇创作《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等作品C19世纪魏源编撰《海国图志》,介绍西方历史地理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创立生物进化论学说D20世纪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敬告青年”,提侣民主与科学爱因斯坦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相对论学说2.孔子认为:管仲为相,使齐国“称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众至今仍受惠丁他的功德,并大力赞赏他“如其仁”;而孟子则猛烈抨击管仲背弃旧主、不知礼仪。孔孟对于管仲的不同评价,反映出()

4、A.儒学内部存在激烈的分裂与斗争B.儒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教条化A.孟子生活的时代社会秩序相对稳定D.孟子有选择性地发展了孔子的思想3.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的学生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与曾子的思想主张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最为贴切()A.董仲舒的“三纲五常”主张B.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C.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D.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4.老子认为,使用战争这种手段一定耍慎之又慎:首先,不能轻易运用武力;其次,即使在迫不得已用兵时,也一定耍以一种“悲哀”的心情来对待;就是

5、打了胜仗,也绝不可以炫耀。而应该“以丧礼处之”。这体现出他的人生观是()A.恬淡为上,胜而不美B.隐忍退让,以和为贵C•知足寡欲,隐于山野D.上善若水,刚柔并济1.冯友兰先生在《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一文中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他认为:“苏格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孔子亦然。”由此可见,两位先哲有相似的()A.批判精神B.自由观念C.政治主张D.公民意识2.《尚书》认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并将商人失国归咎于德行败坏,其罪名包括酗酒、荒淫、不恤民力等。上述材料主要强调()A.政权是否合法性取决于道德观B.君王统

6、治必须符合上天的意志C.君主专制与君权神授的合理性D.天命与君德及民心的关系紧密3.中国古代某位哲学家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文饰)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据此判断,该言论体现的观点属丁•()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11・有位先秦思想家认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由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无为而治B.兼爱非攻C.以民为本D.礼乐典制12.历史学家萧公权认为「'由封建天下转为专制天下之过

7、渡时期,政治思想之可能态度,不外三种。①对将逝之旧制度表示留恋,而图有以维持或恢复之。②承认现状,或有意无意中迎合未来之新趋势而为之张目。③对于一切新旧制度均感厌恶,而偏重个人之自足与自适。”以上二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老子孔子韩非子B.墨子孔子老子C.孔子韩非子墨子D.孔子韩非子老子13・孟子提出,人的内心存在仁、义、礼、智的思想胚芽,天也具有仁、义、礼、智的特质,因此心性可与天命相通。连接二者的途径是“反身而诚”,即存心养性以扩张四端,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其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A.形成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B.突出了人利用和改造大自然

8、的强烈愿望C.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D.用外在比照方式寻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