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预测2

高三历史预测2

ID:44339002

大小:165.6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1

高三历史预测2_第1页
高三历史预测2_第2页
高三历史预测2_第3页
高三历史预测2_第4页
高三历史预测2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预测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2高考预测试题(2》24.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而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25.《九章算术》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其中《均输章》第27题为“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屮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儿何?”答曰:“十斗九升八

2、分之三。”该材料实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A.以征收实物税为主B.推行抑商政策C.各关口的关税税率不尽相同D.农民的负担较重26.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了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最可能是A.棉纺织业发展迅速,以女性为主的家庭手工副业成为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B.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C.民主平等思想广泛传播,女性逐渐摆脱家庭和传统思想的束缚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移,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27.下图是某班同学在开展近代史研究性学习中收集到的一张照片。下列对该照片信息解读错误的是NASSICNMINTA.街头广告屮大

3、多是日常生活必需品的宣传B.长衫、旗袍是当时比较常见的服饰之一C.它反映的是近代香港商业的繁华景貌D.它反映的是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商业景象28.1865年,赫德在进呈给清政府的《局外旁观论》中说道:“通经原为致用,而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精通,使Z出仕,而于人所应晓Z事,问Z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赫德实质上揭示了近代中国A.洋务运动缺乏人才资源B.倡导学习西方科技文化C.官员执政能力普遍薄弱D.传统教育与安邦治国脱节24.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Z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儿乎丝毫没有受伤”。这一评价A.

4、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25.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不同于前者的是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质B.农民经营土地的自主权扩大C.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26.著名史学家钱乘旦对欧洲近代某一思想解放运动有过这样的评价:“它促成了酋方现代文明的兴起和西方支配世界现代化进

5、程的格局的形成。儿个世纪以来,它被誉为西方文化世俗化的决定性阶段和世界现代文明各种特征发展的起点。”下列有关这一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B.强调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起源C.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D.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政治构想27.18世纪一位英国学者针对圈地运动前后的变化指出:“过去小土地所有者和小租地农民,靠自己耕种土地的产品和公有土地上放养的羊、家禽、猪等维持白己和家庭的生活,儿乎不必向市场购买,如果土地落到少数人租地农场主手中,他们就必须为别人劳动才能维持生活,而且不得不到市场上去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上述材料说明圈地运动A.使资本主义经济深入农村,为

6、工业革命打下基础B.使非农产业被高效的农业种植业取代,为工业革命准备了原材料C.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害,是英国社会动乱的根源D.使农村劳动力移向城市,迅速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2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正如整个世界感受过史蒂芬孙的机车、富尔顿的汽船……的影响一样,它也感受到2独立宣言》和《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他强调的是A.民族主义顽强地对挽箸工业化对全球的影响B.理性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C.经济全球化是由于先进工具的创制引发的D.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很快被世界所接受并实践29.下图是苏俄经济发展柱状图,对图表理解正确的是45403530252015105019131921

7、19231925A.1913至1921年粮食产量下降主要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造成的B.1921至1923年粮食产量增长的原因是国家行政手段的推动C.1923年新经济政策的颁布是粮食增长的主要原因D.1925年粮食产量超过了一战前的产量30.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学者李峰在《西周的灭亡》一书中综合运用了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