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学业分层测评1含解析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学业分层测评1含解析

ID:44340461

大小:206.7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1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学业分层测评1含解析_第1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学业分层测评1含解析_第2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学业分层测评1含解析_第3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学业分层测评1含解析_第4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学业分层测评1含解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学业分层测评1含解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据此回答1〜2题。1.区域是()A.—定范围的地理空间或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B.人为划分的文化区C.经济活动类型的分布区D.省、市、镇等行政区域2.区域具备的特征有()①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②明确的边界③一定的区位特征④一定的政治地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第1题,B、C、D各项所列区域仅仅是区域的一种类型。第2题,有些区域的边界并不明确,有些区域的政治意义并不明显。【答案】l.A2.C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略图,完成3〜4题

2、。3.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4.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导学号:94880032]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C.②③D.③④【解析】第3题,甲区域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河流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夏季为其汛期。第4题,甲地夏季高温,乙地终年高温,故两地夏季热量充足;甲、乙两地都是我国开发较晩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而

3、劳动力价格较低。【答案】3.C4.A中国地域辽阔,地域特色鲜明,饮食文化纷呈异彩。在《清稗类钞》里,就记述了清末之饮食状况,称:“各处食性之不同,由於习尚也。则北人嗜葱蒜,滇黔湘蜀嗜辛辣品,粤人嗜淡食,苏人嗜糖”。到清末时,鲁菜、苏菜、粤菜、川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分化形成,共同构成中国的“八大菜系”。据此材料,完成5〜6题。1.不同的饮食文化体现了区域的()A.整体性特征B.差异性特征C.开放性特征D.共同性特征2.“八大菜系”形成的原因可能有()①地理、气候、习俗、经济、交通等诸多条件共同影响的结果②是以物产这-自然条件为基础的③口味的差异是菜系发展的重要因素④烹调

4、方法的差别,B.①②③④D.①③④也是形成菜系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A.①②③C.②③④【解析】第5题,“八大菜系”不同的饮食文化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第6题,“八大菜系”的形成是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5.B6.B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不一样,因此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很大。据此回答7〜8题。3.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由开发早期的限制性因素转变为现在的有利因素的是()A.稠密的水系B.黏重的土壤C・便利的交通D.平坦的地形4.下列关于地理环境对其他生产活动影响的叙述,不止确的是()A.长江三角洲的轻工业发展依托于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B.长江三角洲发展重工

5、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A.松嫩平原发展重化工业依托于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D.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充分利用了当地丰富的煤、铁资源【解析】第7题,开发初期,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纵横、水系众多,不仅将耕地分割得较为破碎,而且不便于各地区之间的联系。第8题,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贫乏,多依靠便利的交通由外地将其运进。【答案】7.A8.B(1)写岀A、D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A地区是,D地区是O(2)B地区淡水养殖业、水产品加工业布局的有利条件是(双选)()A.气候条件优越,土壤肥沃B.原料充足C.周边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市场广阔D.能源充足(3)C

6、地区粮食产量比B地区低,但粮食商品率却比B地区高的原因是(4)E地区农作物具有的特点,该地区发展农业最主要的水源是【解析】解答好本题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据图判断岀各农业区的名称和所在位置;二是熟知各农业区生产的条件。A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光照足而热量不足;D地区位于内蒙古河套平原,属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发展农业需解决水源问题;B地区是太湖平原,既是商品粮基地又是淡水鱼养殖基地,人口稠密,建水产品加工厂,不仅原料充足而且市场广阔;C地区为三江平原,地广人稀是其粮食商品率高的原因;E地区为哈密盆地,地处西北内陆,农作物具有耐旱的特点。【答案】(1)低

7、温(热量条件)灌溉水源(2)BC(3)C地区耕地面积大,人口密度小,故人均占有量比B地区多(4)耐旱高山冰雪融水[能力提升]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政区图,回答10〜12题。O10.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A・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A.甲区域降水较少B.乙区域大陆性较强C.甲区域高温多雨11.下列说法符合乙区域土地条件特点的是()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12.丁省与丙省相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