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ID:44345282

大小:219.25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10-21

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中学2017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月考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班级:姓名: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1.古代中国人对牛有着特殊情感,杨柳青年画等民间风情画多以牛为题材,民间有“牛郎织女”“太上老君骑牛入函谷关”等传说……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是()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佛教的广泛传播C.封建统治者实施愚民政策D.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2.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为4〜5倍,据13世纪英国的《亨利农

2、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A.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B.科学技术领先世界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3.马戛尔尼在《英使谒见乾隆纪实》日记中说,中国人“一切思想概念都出不去本国的范围……他们的书上很少提到亚洲以外的地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儒家思想的保守性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C・交通、通讯工具的落后D.政府禁绝海外贸易4.西欧中世纪的农户如法国的农户每份地是13公顷,折195市亩;而秦

3、汉时期中国自耕农的理想份地是“百亩之田”,相当于31市亩。由此分析错误的是()A.说明中国是小农经济,生产规模小B.是中国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方式的表现C・导致铁犁牛耕的使用D.说明中国耕地承受的人口压力大5.《诗经济风•甫田》记载:井田由于“民不肯尽力”,到处是“维莠骄骄”“维莠桀桀”的丛生茂草,一幅“公田不治”的景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周王室的衰微B.私田的大量开垦C・兼并战争频繁D.土地转让的停滞6•“井田废,田非耕者之所有,而有田者不耕也。耕者之田资于富民,富民之家地大业广……是以田者日累其半,以至于富强;

4、耕者日食其半,以至于穷饿而无告。”苏轼认为废井田()A.促使土地数量增加B.有效遏制土地兼并C・有利社会合理分工D.加大社会贫富差距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提岀自己的构想:“以实在田土均之,人户一千六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每户授田五十亩……则天下之田自无不足,又何必限田、均田之纷纷。”这里他针对的社会问题是()7.《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鲁人善织履(麻等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缩,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屐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编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

5、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②材料中的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③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④手工业者受到歧视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8.唐诗“如何织纨素,自着蓝缕衣”;“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反映的社会现实是A.手工业者地位低下B.丝织业规模扩大C・小农经济自给自足D.官府垄断丝织业9.南宋时,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湖广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经济重心已经向中部移

6、动B.江浙一带的农业开始转型C・太湖流域经济开始大衰退D.江浙地区不再是经济重心10.明朝李鼎在《李长卿集》中描述:“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而北。”这主要反映明代A.工商业市镇的兴起B.货币经济占据主导C・国内物资交流频繁D.形成区域商人群体12•西汉初年,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下列对这则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有①西汉政府并

7、未推行重农抑商政策②政府鼓励商业是造成商人富贵的原因③西汉初期存在官商勾结的情况④商业资本回流于土地造成了农民流亡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13.《汉书》上记载西汉时农民每年亩产约一石半,而《昌言》上说东汉时的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亩收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你认为造成当时粮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A.人民更加勤劳B.牛耕、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C.农作物品种的改良D.更加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14.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下列生产工具中,符合史书记载的是C

8、.筒车D.提花机A.楼车B.翻车15・图1为山西岀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酒器牛尊,牛鼻上穿有环。由此可推断出当时社会A.人们酗酒成风B.牛的数量很多8B5C.牛已被牵引从事耕作D.青铜器均以牛为造型16.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