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黟县茶叶生产调查研究

安徽黟县茶叶生产调查研究

ID:44351979

大小:4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1

安徽黟县茶叶生产调查研究_第1页
安徽黟县茶叶生产调查研究_第2页
安徽黟县茶叶生产调查研究_第3页
安徽黟县茶叶生产调查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安徽黟县茶叶生产调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安徽黔县茶叶生产调查研究章传政',童城',李明智2(1.安徽农业大学,2.安徽弋江源茶业有限公司)安徽茶叶历史悠久,名品荟萃,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六安瓜片等名优茶蜚声中外。生产这些茶叶的区域位于安徽淮河以南。人(门习惯上以长江为分界线,将安徽茶区划分为江南茶区和江淮茶区两个部分。尤以江南茶区的茶叶资源最为丰富,名茶大多聚集于此。夥县茶区就属于江南茶区,据《安徽实业杂志》第17期记载,1916年安徽省26个县产茶,茶园面积514520拥有万亩以上茶园的有7个县,夥县亦位列其中。自2009年起,夥县连续3年被中国茶叶流

2、通协会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充分反映了夥县茶叶生产的重要地位。一、黔县茶叶生产的起始夥县从何时开始生产茶叶呢?据茶界泰斗陈椽教授研究,我国茶叶生产是从西南高原向东南发展的,安徽茶区的发展也遵循这个规律。大约在二世纪以前安徽就开始生产茶叶。在宋朝嘉祐六年(1061年),全国设立了十三山场买茶,安徽有五个山场,而口.都在皖西南茶区,如六安、淮南。皖东南茶区,例如宣城、徽州茶区都是以后发展起来的。黔县隶属徽州地区,资料中明确记载黔县生产茶叶的可能岀现在唐代。茶圣陆羽(733-804年)所著《茶经》,在论述茶叶产区情况,比较各地茶叶品

3、质时说“浙西以湖州上,常州次,宣州、杭州、睦州、歙州下。”当时歙州下辖于浙西道,包括夥县、歙县、休宁、绩溪(时称北野)四县。但是由于《茶经》内容具有高度概括性,不能够详细记载夥县具体的产茶情况。而到了唐代咸通三年(862年,有关黔县茶叶生产的记载则较为明确了。歙州司马张途在《祁门县新修闾门溪记》中说,当时祁门周围的安徽、江西各处山地,遍地都种植有茶树,出现了“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的盛况。显然,这时的夥县亦是处处有茶叶,从事茶业的人口比例达到了十Z七八。不但百姓的衣食、赋税全靠茶叶,而且外地商人纷纷涌进,购茶外销

4、。说明这时包括夥县在内的歙州,俨然已经成为中国江淮以南新兴的重要茶叶产销中心。二、黔县茶叶生产的发展黔县茶叶生产的历史可谓悠久,那么历代茶园而积、茶叶产量情况如何?要想把这个问题考察清楚实属不易。因为自唐代以来,夥县茶叶就被纳入整个徽州茶叶之中,作为一个整体来了解与认识的。亦由于文献资料不易搜罗,难以找到可靠的文字记载来明确黔县各个朝代的茶叶生产情况。明代时期,茶叶税收法律甚是严厉,产茶区域的茶树株数要进行清点,然后以此作为计算税负的依据。这也为我们了解明代黔县茶叶生产情况提供了线索。明宣宗元年(1426年),夥县查点茶树株

5、数,统计共有435792棵。按照现代茶园的茶树栽培密度推测,当时黔县的茶园面积大约在4万亩左右。至于前朝宋代、后朝清代,其茶叶生产情况只有等待发现文献资料再行推算。众所周知,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我国的茶叶岀口达到了顶峰,此后江河日下,各地茶叶生产趋向凋敝,茶园日渐荒芜,伐去茶树改种其他的现象较为普遍。夥县亦是如此,到1949年建国前夕,全县茶园面积只剩3585亩,茶叶产量仅有5.5万公斤。然而,在建国以后,夥县的茶叶生产在政府重视下得到了迅速发展。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夥县茶园曲积及产量表(单位:亩、万公斤)年份面积产量

6、年份面积产量年份面积产量194935855.51952471317.151957613227.9519661052724.6519782376456.219853059171.319923315099.220022874079.6200626295107.4备注:表格及文中数据来自《夥县志》、《中国名茶志》等。从表中可见,建国后夥县茶叶生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再平稳的态势。以上选取年份的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其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自1952年起,夥县茶园面积不断增加,茶叶产量基本上也在同步上升。经过40余年的发展,至1992年

7、达到顶峰,茶园面积达到3.3万余亩,茶叶产量接近100万公斤。然后逐年略有下降,到2006年前后,渐趋平稳,增减变化幅度不大,茶园而积维持在2.6万余亩,茶叶产量100万余公斤。三、黔县茶叶生产发展动因夥县茶叶生产发展变化只是一种现象,产生这种现象必有其隐含的内在原因。揭示分析具体原因,有助于我们了解夥县茶叶生产发展的变化态势。我国历代以来饮茶风尚盛行,且在唐代、宋代、明末清初分别形成了三个茶文化高峰,茶叶生产也与之相应得到了发展。清朝末期,茶叶外销盛极而衰,茶叶生产也因Z受到了影响。夥县茶叶作为屮国茶叶的一部分,也在相同的

8、社会背景下跌宕起伏。民国27年(1938年),黔县茶叶产量达28万公斤,为历史最高年份。而到了民国38年(1949年),跌至5.5万公斤。这个巨大的变化,内因在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茶叶内销、外销都在萎缩,然而捐税却是日益繁重,内外交困导致了黔县茶叶的困顿发展。1952年,夥县茶园面积突破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