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复习导学案(1)_理化生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1)_理化生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

ID:44357062

大小:60.27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1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1)_理化生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_第1页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1)_理化生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_第2页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1)_理化生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_第3页
资源描述:

《声现象复习导学案(1)_理化生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吴起县第二中学〃先学后研•学案引领〃高效课堂导学案科目设计者审核人授课人班级学生姓名授课时间课时物理赵永奇尚殿斌课题声现象复习(1)学习目标1、复习声咅的产生、传播、芦咅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3、会利用声速及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回声计算题4、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学习重、难点重点:声咅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咅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其中尤以声咅的产生条件、声咅的三个特性、噪

2、声的控制为热门考察对象。学法指导或使用说明归纳法、对比法课前预设增删内容【知识梳理形成网络】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优美动听的咅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生厌的噪声分散人的注意力,影响工作,妨碍休息,甚至影响人的健康。各种物体的共振现象及其应用是中国人在声学上大量发现z-o课木阅读材料中提到的天坛里的冋音壁、三音石、圜丘也都是古代中国人利用声学原理创造出来的奇迹。【重点、难点、疑点辩析】一、复习引入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2

3、•声音在固体、液体屮比在空气屮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播声音。3•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秒,冋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4•乐咅特征是:咅调,响度,咅色。其中咅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5•噪声减弱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耳朵处减弱。二、复习过程:基础知识讲解(教师边讲基础边穿插基础题口练习人1、声音的产生:A、物体振动产生声咅,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就停止,但声咅可继续传播。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

4、子:敲打门、桌子、人在楼层上走动等等皆可使固体振动发声。B、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海水拍打海岸产生海浪声,又如著名的钱塘江大潮所产生的巨大的涛声。C、气体振动产生声咅的例了:了弹、炮弹快速穿过空气时产生的声咅,秋风怒号。2、声音的传播A.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传声的介质有:空气(声波传播)、固体、液体(比较这儿种物质传声速度、优劣)B.声速: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一般而言,有/固>5“气。15°C空气屮声音速度为340m/so3

5、.人听到芦咅的条件:A.声源在振动发声.B.有传播声咅的介质,如空气。C.听觉器官完好.教师简要讲述人耳的结构,着重讲清楚鼓膜(形成起振)、听小骨(放大震动)、听神经(传到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听觉屮枢(形成听觉)这些部分的功能。骨传导:人的头骨、颌骨等可接受声咅刺激形成神经兴奋,并可把这些兴奋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1)、例题分析甲乙rm例题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例题2:m甲

6、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产生的;如图乙,金儿能听见扌n手声,说明—口j以传播声音。B.声音在真空屮D.声音的传播页。例题3: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丁•原声的传播速度的传播速度最大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三.练习见第—页,到第【教(学)后反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