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生活的动物》说课稿

《陆地生活的动物》说课稿

ID:44375301

大小:2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1

《陆地生活的动物》说课稿_第1页
《陆地生活的动物》说课稿_第2页
《陆地生活的动物》说课稿_第3页
《陆地生活的动物》说课稿_第4页
《陆地生活的动物》说课稿_第5页
资源描述:

《《陆地生活的动物》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陆地生活的动物》说课稿柏树九年制学校李景堂—教材分析:从知识结构来说,陆地生活的动物对学生来说非常熟悉,教材把它放在八年级第一章第二节,是基于七年级“生物圈”、“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以及上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的基础上递进式设定的,本节课通过与水中生活的动物的对比分析,探究陆地生活的动物适于陆地生活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进一步强化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能力培养来说,通过对陆地生活的动物观察和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陆地生活的动物资料阅读和学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

2、息的能力。从情感培养来说,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克服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动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对生物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可以开始尝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但是初二学生的自我管理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严格管理。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当然在此过程仍需以一

3、些感性认识为依托,可以借助实验或多媒体电教手段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陆生动物的生活环境,理解陆生动物适于陆生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爱科学的高尚情操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对比分析,探究陆生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特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和组织教学五、学法指导:1、指导观察首先指导学生正确的

4、观察方法,让学生能有序地观察物体及图片,其次让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学会对比观察。2、指导思维初中学生的思维往往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的毛病,因而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多组对比,进行理论分析和推理,发展逻辑抽象思维能力。3指导探究探究是新课改理念的中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探索问题,得出结论,讨论交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课改新理念。六'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引导探究的教学法,具体模式是:(一)创设情景,激疑激趣,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学生主动

5、投入到学习中来。(二)引导探究,应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对比分析,合作探究陆地生活的动物的适应性特点。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三)创新运用,提高学生应用知识,拓展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七'教学过程第一部分:激疑激趣,导入新课。首先应采用多媒体资源展示"陆地各种环境中生活的动物”图片,让学生了解陆生动物的范畴,同时也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积极性。然后再通过复习问题“鱼儿为什么能在水中生活?”和"陆地生活的动物又是如何适应在陆地生活的?”来进一步激发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第二部分引导探究,展开新课问题1: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

6、哪些基本条件?问题2:陆地环境中的生存条件与水中环境有什么不同?经过自主学习,讨论分析,列表比较既对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进行了指导,也有利于学生对陆生环境复杂性的理解。问题3: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又是如何适应陆地复杂的环境的?第三部分归纳小结,知识升发展示多媒体资源“陆地各种环境中生活的动物”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比分析,深入探究对比比较:1、金丝猴与白熊,探究动物对不同温度的适应。2、袋鼠和猎豹,探究草原动物的特点。3、丹顶鹤和蝴蝶,探究能飞行的动物的特点。培养他们深入探究的积极性为下一节《空中飞行的生物》的学习打好基础。在比较分

7、析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应关注班上的弱势群体,对于他们的点滴成就应给予充分的肯定。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对《陆地各种环境中生活的动物》的学习,树立学生热爱生命,不畏艰难的高尚情操。第五部分:布置作业探究:1、结合多媒体资源"陆地各种环境中生活的动物”蚯蚓生活在哪里?它是如何生活的?2、丹顶鹤和蝴蝶为什么能飞?八、版书设计: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一、陆地各种环境中的动物二、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