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信阳等六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河南省南阳、信阳等六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

ID:44377910

大小:8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1

【河南省南阳、信阳等六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_第1页
【河南省南阳、信阳等六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_第2页
【河南省南阳、信阳等六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_第3页
【河南省南阳、信阳等六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_第4页
【河南省南阳、信阳等六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南阳、信阳等六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河南省南阳、信阳等六市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文综历史试卷第I卷24.关于《三字经》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历代说法不一,大多数后世学者倾向于“宋儒王伯厚先生作《三字经》,以课家塾”的说法,学者们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儒学的政治地位已FI益巩固B.理学的世俗化趋势FI渐加强C中华民族文化心理认同形成D.中国传统文化的地域性浓厚25.元朝设立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以总理全国政务,实际长官为左右丞相各一人,或仅置右丞相,总领省事,统领百司。这一政策措施有助于()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B.防止丞相专权C.提高中央政府的行政效

2、率D.缓解中枢权力机构内部的对立26.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地区民众身着华丽服饰,歌舞艺人生活优越堪比皇后,家仆与官人同行无法区分,这反映了()A.经济繁荣改变社会风气B.国人社会地位趋于平等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改变D.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27.1911年11月7日,《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给伦敦的报馆的信中说:“江汉关税务司苏古敦干得尤为出色。……海关的旗子是唯一在革命地区飘扬的中国旗。”这说明()A.江汉海关被革命政权控制B.英国抵制中国的辛亥革命C.革命党人对英国实行了妥协政策D.清政府得到了列强的支持28.据

3、对1921-1925年中国7个省17处田场(农民家庭)的调查,全部生活资料约三分之一以上是购买的,全部农产品一半以上用于出售。此调查说明()A.传统自然经济已被打破B.中国越来越卷入世界市场C.中国各地消费水平不同D.农民土地经营权得以扩大29.全面抗战时期,日本把夺取武汉作为其解决屮国事件的战略决策,倾其全力以摧毁屮国军队主力并夺取武汉。然而当吋的国际舆论在会战结束后认为:武汉的失陷于中国无重大影响。这反映出()A.武汉会战粉碎了日本的速战速决计划B.日本进攻武汉是侵华军事行动上的重大失误C.中国抗战获得了国际舆论

4、的广泛支持D.中国通过武汉会战实现了原定战略计划30.1984年10月,中央决定:将国营企业应当上交国家的利润按11种税种向国家交税,税后利润归企业自己安排使用。此规定()A.强化了国家对企业的管理B.减轻了企业的税收负担C.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D.提髙了企业工人的待遇31.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在《论告示》中指出:“没有一个人可以被禁止钓鱼,正如没有一个人可以被禁止捕鸟一样,但某人可能被禁止进入他人土地。”这说明在古代罗马()A.注重对私有财产的保护B.注重对社会公共资源的保护C.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D.注重规范人

5、们的社会行为24.下图是三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图。从图中可以获収的有效信息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屮重工业发展相对疲软B.信息技术革命促使新经济的出现C.三次工业革命中生产动力未发生根本变化D.第二、三次工业革命发展较为迅猛25.1969年6月,苏联领导人鼓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妄图孤立中国。7月底8月初,尼克松多次公开表示,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这反映出()A.美苏冷战重点转向亚洲B.国际关系格局面临重大转变C.中国崛起影响美苏外交战略D.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已出现26.有资料记载:19

6、32-1933年苏联出现的大饥荒,远远超过了1921-1922年的严重程度。1933T934年有650万人因饥饿而死,这表明当时苏联()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难以恢复国民经济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决策存在重大失误C・经济建设受到了资本主义大危机严重破坏D.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超越了生产力现状27.有学者认为:“随着经济的跨国化,特别是金融市场以及工业生产的跨国化,民族国家的政府今天越来越发现,为了保持国际竞争力,自己不得不忍受诸如失业率持续上涨,少数群体不断被边缘化这样的后果。”该观点()A.表明作者对经济全球化持反对态度B

7、.认为经济全球化伴生一系列社会问题C.说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缓解民族矛盾D.强调经济全球化阻碍了民族国家的强大第II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一第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40.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所谓“西学中源”,亦称''中源西流”。即西方文化源出中国,近代西方文明,中国“古已有之”。这是中国人早期认知西方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是“西学东渐”过程的产物。明清之际,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传统文明的停滞与

8、落后,希望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乃至制度,但是,传统文明的强大惯性却使他们的心理处在一种矛盾当中……加之时人昧于世界,只能将新生事物与自己熟知的知识相比较,从中寻求认识的依据,所以,“西学中源”说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了。——摘自中华书局《清史资料》材料二“中体西用”是在保持文化优越感的前提下保守派和务实派都认可的“自强”方式,是对“西学'中源”的继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