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二模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二模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ID:44378027

大小:80.1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二模考试文综历史试卷_第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二模考试文综历史试卷_第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二模考试文综历史试卷_第3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二模考试文综历史试卷_第4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二模考试文综历史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二模考试文综历史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二模考试文综历史试卷24.西周政府规定市场屮禁止贩卖礼器和兵器;贵族买东西只能通过手下的管事和仆役等人去办,自己不能入市。以上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维护社会等级秩序B.限制贵族滥用私权C.加强对市场的监管D.防止扰乱社会治安25.汉代中医著作《汤液经法》把方剂命名为大小青龙汤、白虎汤,玄武汤、朱雀汤等,宋代官方主编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出现了鳖香正气散、四君子汤等新的方剂名。这反映了中医()A.理念发生变化B.深受主流思想影响C.具有迷信色彩D.主要关注人的品行26.王安石与刖友的书信中说:“昨日以早事奏报.言今早者皆贫民,有司不得己

2、,不若取诸富民Z有良田、得谷多而售数倍之者。贫民被灾,不可不恤也”。这反映出()A.土地兼并严重影响民生B.百姓赋役负担太过沉重C.土地因过度开发而贫瘠D.政府不断强化经济干预27.1888年曾国藩上奏称:“近年以來,印度、日本产茶日盛,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至华商连年折阅(减价销售)”。这表明()A.中国工业化水平低B.传统小农经济根深蒂固C.清政府与列强交恶D.中国FI益卷入世界市场28.皖系军阀徐树铮访问法国期间,在巴黎宴请宾客,席间徐树铮致辞:“今晚所备菜肴皆菲薄粗鄙,不堪招待。”酒店经理听后认为徐树铮是对酒店的侮辱,蓄意损害其名誉,于是提起诉讼。这一事件从本

3、质上反映了()B.屮西方在饮食方面的区别明显守I口势力对外部世界茫然无知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A.近代中国国际地位低下D.C.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29.1925年1月,中共中央指岀:“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这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A.认识到革命倾导权的重要性B.预见到国民觉背叛革命C.试图纠正左倾冒险主义错误D.坚持社会主义革命路线30.1980年春节前夕,商业都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大城市敞开供应猪肉,最好是“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国务院又下达文件,允许“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这表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

4、.国家尝试以市场手段调节社会经济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D.单一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己经被打破31.早期罗马公民法中,奴隶交易要求买卖双方必须出场,当着五名作为见证人的罗马成年市民的面,由另一位市民手持一把铜秤主持完成交易仪式。后來罗马市民更多采用万民法发展出來的“让渡”形式,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形式。这种变化表明()B.万民法与公民法界限棋栩不清D.公民法伴随社会发展与时俱进A.公民法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罗马法注重保护私有财产24.1789年,英国联邦国会通过了1787年邦联国会制定的《四北领地法令》,规定在西北领地上新建的州不得实行奴隶制,但允许奴隶主到此地区追捕逃

5、奴。这一规定()A.违背1787年宪法的民主原则B.不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C.是自北双方政治妥协的产物D.加据了英国对北美的商品输出24.19世纪80年代,普利斯特利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和布来克浦之I'可旅行吋发现“整个兰开厦都快要变成养家禽的地方了,似乎运棉布的火车很快就要用来装运蛋和鸡了”。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耍原因是()A.世界市场的棉布竞争激烈B.工业地区市场需求的刺激C.交通工具发生革命性变化D.农村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25.垒球、迷你高尔夫球等大众化、低消费的体育项目风行;旨在助人排解“休闲问题”的书籍大量出版;最受欢迎的游戏是“大富翁”;最受欢迎的电影是音乐幻想剧。

6、这些现象,可能出现在()A.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B.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C.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D.20世纪80年代的屮国26.右图漫画意在说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而临的困境.其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依然存在B.自身资源匮乏以及产业结构落后C.经济全球化加据金融投机的风险D.发达国家控制着国际贸易定价权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思想界兴起了一股关注和讨论苏联的热潮,即所谓的“苏联热”。以苏联为主题的报刊书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读书杂志》3巻7期设“统制经济特辑”,《申报》于1932年1月25日开始在“专论”一栏

7、连载数篇《苏联论》。恪守“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四不主义”训条的《大公报》也大谈苏联,还把《苏联五年计划成功史》誉为“记者不可不读”之书。30年代初,谈论苏联己成为一种时尚。——郑大华、张英《论苏联“一五计划”对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知议界的影响》材料二在编制“一五计划”初期,中财委根据测算结果,提出工业的发展速度以每年递增百分之十四为宜。周恩来赴苏谈判前,李富春同志把它改为百分之二十点四。这一发展速度和指标的设定是为了出访苏联、听取苏联意见和争取苏联援助做的准备。同时期,在全国范围内也兴起了一股“俄语热”。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