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古文复习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文复习题

ID:44382881

大小:10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21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文复习题_第1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文复习题_第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文复习题_第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文复习题_第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文复习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文复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七年级语文下册古文复习题一、《伤仲永》练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坏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Z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Z,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Z闻。又十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

2、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己耶?1.给加点字注音。邑人()环谒()泯然()称前时之闻()••••2.解释。⑴未皆识书具:(2)祐稍寒各其父:⑶舉之天;•(4)竽之为众人:3.选择翻译句子不正确的一项()A.余闻之也久。翻译:我听说这件事也很久了。B.从先人还家。翻译:跟着先前的人回到老家。C.邑人奇之。翻译:同县的人把他看作是奇才。D.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翻译:这是因为后天所受的教育不够啊。4.填空。《伤仲永》的作者是时的,他字,号,世称,是杰出的家,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5.写出

3、文中的一个通假字:通,音为,意思是o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取以钱币乞Z:補旁近与之:即爭诗四句:环谒于邑人:••自是指物作诗立就:1.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仲永生/五年B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C.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忽啼求之A.传一乡秀才观之B.不能称前时之闻C.或以钱币乞之D.余闻之也久3.翻译下列句子。(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2)父利其然也。(3)不能称前时之闻。(4)泯然众人矣。4.方仲永幼年具有怎样的非凡才能?他的

4、父亲为什么不让他学习?(用原句回答)5.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6.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天资?7.从最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二、《口技》练习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吃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

5、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未几,夫夠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屮间力拉崩倒Z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

6、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一)、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1.便有妇人惊觉欠伸()■A.jueB.•♦■Jiao2.屮间力拉崩倒Z声()A.■.jidnB.••%Jian3.宾客意少舒()A.shdo■B.shao4.曳屋许许声()A.xu■B.hu5.两股战战,儿欲先走()■A.jiB.Ji6.夫舸声起()A.han■B.hou7.夫叱大儿声()A.chi■B.chi8.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冃(■)A.jingB.jing9.曳屋许许

7、声()A.ye■B.zhuai10.盆器倾侧()A.qingB.qing(二)、下边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在括号里打“V”,错误的,改正过来,写在括号1.虽(虽然)人有百手()•2.会(适逢)宾客大宴(举行宴会)()••3.但(但是)闻屏障中抚尺一下()•4.两股(大腿)战战()■5.不能名(说出)其一处()•6.几欲先走(行走)()■7.当是(这)时,妇手扌n儿声()•8.妇抚儿乳(吃奶)()■9.屮间(其屮)力拉崩倒之声()10.京屮有善(擅长)口技者()(三)1.对“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一句理解恰当的是()A.

8、所有能够模仿的,这里都有。B.凡是别处有的,这里没有什么不具备的。C.一切应该有的声音,这里没有什么不具备的。D.凡是应该有的,这里都有。2.对"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一句理解正确的是()A.中I'可有人用力拉屋架,发出崩倒的声音。B.中间有人用力推拉,发出房倒的声音。C.其中夹杂有劈里拍拉屋倒塌的声音。0.其中夹杂着崩倒的声音。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