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杜牧七绝诗

浅谈杜牧七绝诗

ID:44384494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杜牧七绝诗_第1页
浅谈杜牧七绝诗_第2页
浅谈杜牧七绝诗_第3页
浅谈杜牧七绝诗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杜牧七绝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杜牧七绝诗总化逮th题n浅谈杜牧七绝诗姓名王海兰学号0902402065专业年级09级汉语言文学2班2011年12月25日浅谈杜牧七绝诗摘要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堪称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刈•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冇比较正确的理解。同时他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其诗歌风格俊爽淸丽,独树一帜,,他的七绝诗尤为后人所称道。关键词七绝诗;咏史;抒情;写景引言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

2、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等。杜牧诗文并佳,尤具以七言绝句为最佳。晚唐诗风流于萎靡,惟杜牧豪边俊爽,遒劲峭拔,独树一帜,口成一家。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论说:“牧之绝句,远韵远神。”他还称赞杜牧的《泊秦淮》为唐人七绝的压轴Z作。《泊秦淮》前两句说:“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以优美文笔描绘出迷迷茫茫冷冷清清的水上朦胧夜景,极富诗情画意。当诗人在如此这般的水上遇到一处酒家时,笔锋一转,吟出后两句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从这千古传诵的诗句中,诗人的忧患意识不言自明,呼之欲出。语言如此蒂练,意境如此深远,乂有一唱三叹的韵致,真乃绝唱。从内

3、容上看,杜牧的七绝主要分为咏史和写景抒情两大类。木文主要从这两大类来浅谈杜牧的七绝诗。一、咏史诗杜牧出身于仕宦之家,是中唐名相杜佑Z孙,思想深受其家学影响,才兼文武,志在经济,心怀天下。然而偏偏时运不济,晚唐社会:藩镇跋扈、宦官专权、朋党倾轧,使得这个壮志少年满怀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于是在飘荡沉浮的人生仕途中,杜牧只能将IT己的才气、睿智和热情诉诸于诗歌,写下了不少风格清俊、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杜牧i寺、文、赋兼善,而他的咏史诗之所以能够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这与其自身修养是分不开的。杜牧的咏史诗通常借古讽今,有现实针対性。例如《泊秦淮》中,诗人写道“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表面上,诗人似乎是在斥责“商女”无知,但是诗人的矛头所向,却是那些身负天下安危,但醉牛梦死的权势显达。在距陈朝覆灭已冇两个半世纪之遥的晚唐衰世,竟乂有人不以国事为怀,用亡国之音,麻醉自己,令人陡生历史悲剧又将重演的预感。“不知”实为“商女”开脱之词,唱考无心,而听考有意。“犹唱”二字上溯历史,说明沉缅酒色的挥霍者古已有Z;下照现实,揭示了当今的达官贵人像陈后主一样,如此下去,也将亡国;如不改弦更张,将要自蹈覆辙,不堪设想。抒发了诗人的振聋发鞍的警示。又如《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表而写最,但暗喻咏史,借暗写南朝诸政权因为崇佛而纷纷灭亡的事,来暗喻唐土朝当今崇尚佛

5、老的弊政。•其次,杜牧的诗能跳出呆板的陈述史实和抽彖议论的陈套,选择史实的某一片断,寓讽意于形象描写Z中。如《过华清宫》第一首:“长安冋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骑红尘妃了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玄宗和杨贵妃在骊山建立了华清宫,杨贵妃爱吃鲜荔枝,玄宗为了讨她的欢心,就命令从四川等地乘快马日夜兼程为她送荔枝,很多人与马跑死在路上。诗人抓住了这一典型事例,又描绘了这样一个典型画面,人们远远望去,只见骊山顶上花团锦簇般的宫殿一道道大门突然依次地打开了,人们那里知晓发生了什么大事呢,只有贵妃在山顶上望着山下一匹卷起红尘的飞马破颜一笑,凶为她知道,这是她喜欢吃的鲜荔枝送来了。诗歌以小见大,通过

6、送鲜荔枝这一小事,深刻地揭露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不恤民情,只图一己享乐的腐败政治与靡烂生活,这正是导致安史Z乱的内在原因。第三,由于杜牧具有史识,常在咏史诗中表现一些迥异常人的议论,启人深思。如在《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对知。”诗人先说胜败乃兵家Z常事,但却不能预先测定,因此人丈夫自应胜不骄、败不馁。后说项羽兵败后应当重返江东故地,以图卷上重来。“卷上重来耒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冇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口刎To这样就为上而一、二两句捉供了有力的依拯,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了弟”

7、“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Z余,乂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又如《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人反面落笔,寓议论于形象之屮,寓议论于意境之屮,议论毫无抽象和空洞之弊端,含蓄有致,通过富于戏剧色彩的想象,把赤壁大战关系吴国命运的重要性表现了出來。杜牧的咏史七绝成就很高,它〃不追求文辞的华美,诗意的含蓄,而惨淡经营于立意的高奇,议论的警策,因而显得气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