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代女性服饰

浅谈汉代女性服饰

ID:44386701

大小:2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汉代女性服饰_第1页
浅谈汉代女性服饰_第2页
浅谈汉代女性服饰_第3页
浅谈汉代女性服饰_第4页
浅谈汉代女性服饰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汉代女性服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汉代女性服饰【摘要】服饰史是研究一个国家历史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服饰可以折射出一个朝代不同的社会背景、经济状况、审美习惯等。汉代是我国历史上国家统一、政治稳定、国力强盛的一个时期,汉代女性的服饰在遗承楚风的基础上又发展变化,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特点,是汉代服饰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键词】汉女性服饰服饰研究,确切地说,是指发式、服装和配饰。随着近年来考古工作的不断开展,许多新的考古资料公布,为研究汉代女性服饰提供了大量丰富而真实的实物资料。冃前汉代女性服饰考古资料主要有:陶俑、木俑、

2、壁画、帛画、画像石、画像砖、陶器和漆器及青铜器上的彩绘、服饰实物等。下面从三个方面对汉代女性服饰加以探究。1发式及配饰汉代女性非常重视对头发的修饰。汉代女性的发髻形制非常多样,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西汉初期流行的梳在颅后、背后好似乌云低垂的垂髻;•种是西汉末年到东汉流行的盘于头顶具冇巍峨之美的高髻。西汉早期的发式简单朴实,发髻的位置普遍较低,多为背后或头后挽髻的垂髻,而不见头顶挽髻。汉代垂髻中著名的髻式有:椎髻、垂云髻、堕马髻等。堕马髻是将头发由正中分开,分发至耳朵两边,在颈后挽成一个似坠非

3、坠、偏向一侧的大髻,形成一种不稳定的动态美感。堕马髻与椎髻比较相近,但它在髻中分出一缕头发,朝一侧垂下,给人以发髻散落之感,似从马上坠下的样子,这正是堕马髻的传神之处。南朝徐陵在《玉台新咏?序》中写道:“妆鸣蝉之薄鬓,照堕马之垂矍。”西汉末年至东汉流行高髻,有民谣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这种说法虽然有些夸张,但可以看出高髻在长安城上层妇女中是十分流行的。高髻的种类和装饰非常丰富,从发髻的数量上看有单髻、双髻和三髻等。汉代发髻的装饰有包巾、多笄、胜、花冠、步摇等。头饰的材料也非常丰富:玉饰、珍

4、珠、玛瑙、琥珀、翡翠等在当时都很常见。在汉代考古实物中,会见到一种圆形有缺的首饰,古称玉块,也称珥??。这是汉代妇女比较喜爱的首饰,史书中的记载屡见不鲜。乐府诗《孔雀东南飞》载“耳著明月??”,《陌上桑》载“耳屮明月珠”。在洛阳汉魏故城遗址屮出土的妇女头像,其耳朵上就带了一对大珥??,还有一些汉陶俑也带有珥??。2深衣、?b?及袍深衣是衣裳相连的一种单衣服式,由楚服结合其它服饰元素发展而来。汉代主要流行曲裾和直裾两种深衣。在许多汉画砖、壁画中可见深衣服制,如南阳汉画东王公、西王母图屮,西王母穿深衣制

5、的袍,袖极宽大。汉代皇后之类礼服都是深衣制。深衣分为曲裾深衣和直裾深衣。曲裾深衣通身紧窄,长可曳地,下摆一般呈喇叭状,行不露足。曲裾深衣的一大特点是将衣襟接得很长,穿时在身上缠绕数道,每道花边显露在外。束裹绕体数周的深衣,形成了楚风浓郁的汉代鱼尾式“三绕膝”深衣。曲裾深衣在西汉初女式服装中占主导地位。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殉葬实物中,出土深衣12件,英中曲裾占9件,直裾仅3件。直裾深衣是直襟衣,其形制是衣长比曲裾深衣短,从领部曲斜至腋下的前襟直通于衣摆。直裾样式出现于西汉,盛行于东汉。直裾深衣不绕襟,

6、衣裾在身侧或侧后方。直裾深衣在文献中又称为?b?。它与曲裾深衣的共同之处是衣裳相连,“被体深邃”。不同之处则在于衣据的开法。曲裾深衣用曲据,而?b?用的是直裾。?b?比较短,没冇盖住足部,所以不能作为正式朝服。《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载:“?b?入宫,不敬。”可见?b?只能作为常服。?b?的款式较曲裾深衣更为宽松,不像曲裾深衣那样紧裹下身。袍在最初的时候是一种纳有絮棉的内衣,只穿在里面,外面罩有深衣或?b?。汉代由于裤子逐步得到改进,袍的外面不再需要罩衣,可以直接穿在外面。为了装饰,人们常在袍的领、

7、袖、襟、裾等部位缀以花边,一些妇女还在袍上绣上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就这样,袍与?b?相结合,不论内部有无棉絮,统称为袍,成为一种外穿的常服。后来,袍服又演变成了礼服,即便在一生最隆重的婚嫁时刻,也必须穿上这种服装。东汉时,规定以袍为朝服。《后汉书?舆服志》中记载,公主、贵人、妃以上,婚嫁时穿袍服,只是在袍的颜色及装饰上冇所不同,以示等级区别。汉代袍服不仅衣身宽大,衣袖也极为宽博,尤其是臂肘之处,往往做得宽大,形成圆弧,这个下垂的袖身被称为袂。《史记?范唯蔡泽列传》韩子口:“'长袖善舞、多钱善贾信哉,

8、是言也曹植《七启》:“长袖随风,悲歌人云。”都说明汉代人喜着长袖衣裳。考古也有很多相关实物发现,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衣长128厘米,两袖展开竟长达190厘米;红纱绵袍身长130厘米,两袖通长达236厘米。与当时女子的实际身高比较,这样长的衣袖垂下几乎拂地,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女了活动,但从视觉效果看,长袖比短袖更具审美效果。3襦裙襦裙的搭配属于与深衣、和袍不同的另一类古代服饰体系,即上衣下裳制。汉代服饰中长衣称“袍”,短衣称“襦”。襦与裙相配,为上衣下裙。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