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华夏文明之辉煌

浅谈华夏文明之辉煌

ID:44387166

大小:1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华夏文明之辉煌_第1页
浅谈华夏文明之辉煌_第2页
浅谈华夏文明之辉煌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华夏文明之辉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华夏文明之辉煌软件工程2班20141696葛雯佳在北京世纪坛的《浮雕中华五千年》的序言里有这样一段话:“大风诀映,大潮谤谤,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盘风凰。文明圣火,千古末绝者,惟我无双;和人地并存,日月同光。”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博人精深,学越辉煌。华夏文明在亚欧大陆的最东边的横亘了儿千年,绵延不绝,早就了人类文明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九“华夏蛮貂,罔不率俾/《尚书正义》曰:“冕服采章”对被发左衽,则为有光华也。《释诂》云:“夏,大也。”故大国曰“夏华”。“夏”,谓中国也。《左传》曰:“裔不谋夏,夷

2、不乱华。”孔颖达注曰:“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华夏皆谓中国,而谓之华夏者,夏,大也。言有礼仪之大,有文章之华也。”梅颐《伪孔传》:“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此即“华夏”的本意。可见,华夏族(汉族)是以服饰(汉服)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礼仪道德兴盛为夏。从字义上來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华夏”本义即有文明的含义。华夏二字在现实中的实体展示就是服饰、礼仪、经典。华夏文明是炎黄血统、诗书礼仪文化和中华疆界统合在一起的实体。中华民族是以汉族为中心的多民族统一

3、体,几千年来,这个民族统一体不断扩大,形成了今天的五十六个民族。在两千年的历史中,这个民族统一体的执政阶层一直属于汉族。但有两次例外,两次外族入侵——就是元朝的蒙古族和清朝的满族曾经统治屮华,但是蒙古族和满族未能用“蒙古文化”和“满族文化”来代替中国传统文化,恰恰相反,蒙古族和满族却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从而被中国传统文化所同化,这两个外来民族融入了屮华大家庭。到了近代,虽然西方人用钢船铁炮轰开了中华的大门,但仍然不能使中华民族由此沦为枪口下的奴役,迎着炮火前进的中华民族由重新屹立在世界列强之林。这是一个民族的辉煌传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4、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华文明的辉煌。而华夏文明之辉煌在于炎黄血统以及中华疆界已是众所周知,其在于诗书礼仪文化也是不容小觑。谈及此,首先要提的便是文字,从甲骨文到竹简再到宣纸,文字承载着华夏文明的记忆。基于此,中华民族创作了抒情言志的灿烂的唐诗,理趣神韵的宋词,亦文亦俗的元曲,辞藻华丽、文采斐然的楚辞汉赋••••••几千年过去了,人们也许会忘了曾经各个朝代的统治者,但一定会记得“斗酒诗满篇”的李白,面对权豪势要,他“手持一枝菊,调笑二千石”;看到劳动人民艰辛劳作时,他“心摧泪如

5、雨”;当社稷倾覆、民生涂炭时,他“过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剑击前柱,悲歌难重论”,那样慷慨激昂;与朋友开怀畅饮时,“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又是那样天真直率。偶尔会想起柳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S李清照“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欣赏《西厢记》“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赞叹《红楼梦》起于言情,终于言情,但不止于言情;感慨《三国演义》语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

6、…在华夏文明这段由盛及衰再重新雄起的辉煌历史中,外国人曾惊羡其器物;意大利商人马克•波罗曾赞美其富有;英国学者李约瑟曾惊叹其出现了“四大发明”……私以为,这便是辉煌的华夏文明的魅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