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口岸医学媒介生物风险

浅谈口岸医学媒介生物风险

ID:44388080

大小:29.6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口岸医学媒介生物风险_第1页
浅谈口岸医学媒介生物风险_第2页
浅谈口岸医学媒介生物风险_第3页
浅谈口岸医学媒介生物风险_第4页
浅谈口岸医学媒介生物风险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口岸医学媒介生物风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口岸医学媒介生物风险[摘要]通过对口岸医学媒介生物区系研究,客观、科学表述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的组成、分布规律,以有效管理和监测媒介生物,提高对媒介传染病可能从国境口岸传入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的判断及风险分析,保护国境口岸安全和人体健康。[关键词]风险分析医学媒介生物外来有害生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间的人员和贸易往来迅猛增长,口岸也随之倍增。口岸医学媒介生物种群组成发生变化:截止2006年,本项研究初步统计,为11类,760余种,新增250余种。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新发传染病超过40种,在严重危害人

2、类健康的传染病中与医学媒介生物相关的疾病越来越重要。风险分析理论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制技术的一门新型管理科学,是指风险管理主体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决策管理等方式,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损失的过程。近年来,风险分析在环境保护、生态学、食品与动植物检疫、生物多样性研究等诸多领域越来越多地开始应用。一、风险识别风险分析的第一步是风险识别。风险识别又称危害识别,是对风险的感知和发现,是指风险分析人员收集有关风险因素、风险事故和损失暴露等方面的信息,发现导致潜在损失

3、的风险因素。媒介生物传染病的风险识别可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群体3个环节进行。1・传染源媒介生物传染病的传染源主要以感染了病原体的脊椎动物,包括野生的脊椎动物和牧养的家畜和家禽为主,尤其是啮齿动物,人类作为传染源的较少。多数虫媒病原体,动物感染后呈隐性感染,而人体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如汉坦病毒,鼠类感染后并无明显的症状,而人类则引起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源传播的危险程度与传染源的种类、密度、接触的机会和密切程度,以及当地当时的适宜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等有关。2.传播途径媒介生物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尤其是病

4、毒性虫媒传染病,主要是通过节肢动物媒介的刺叮吸血而感染。节肢动物主要包括蚊、矇、脾、嘴、虱、蝇、白蛉以及蚤等。病原体被吸入媒介体内,经过一定的发育和繁殖后,再传给另一易感染物或人,有些将病原体经卵传递给下一代完成病原体在自然界的循环,如乙型脑炎、森林脑炎、登革热等。除外,一些虫媒传染病还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破损的皮肤粘膜等途径感染,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虱传斑疹伤寒等均可通过上述多种途径传播。在这一环节中媒介生物的风险识别较为重要。一种生物是否可以称之为媒介生物,可遵循以下判定标准:①生态学方面的联系:

5、证明在自然情况下有嫌疑的昆虫吸食宿主的血液或其他可能有效的接触;②流行病学方面的联系:证明有嫌疑的昆虫在发生的时间或空间与宿主的发病之间有令人信服的关联;③自然感染的一致性:多次重复证明,在自然情况下受嫌疑的昆虫有感染期的病原体;④实验感染:证明在实验条件下,有嫌疑的昆虫有传播病原体的能力;⑤对于主要媒介尚须考虑生物学梯度:有嫌疑昆虫的种群数量大小应与易感宿主发病率的高低相一致。而媒介生物的生物学信息是风险识别的重要参考依据,如媒介生物的生物学与生态学习性,地域性与季节性,媒介效能,预防和控制能力等。3•

6、易感群体人和动物对虫媒传染病的病原体各有不同的易感性,如人类疟原虫有4种,即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症,只对人类易感,而猴疟只对猴类易感。这种彼此互不感染性为种属的特异性。但是这种特异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禽流感病毒,一般情况对禽类敏感,引起家禽和野禽的流行与死亡,对人畜并不构成威胁。但是由于病毒基因的突变,或由于某种致病因子的改变,使原本对人类不易感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后可引起临床症状甚至死亡的例子也屡有报告。易感性的高低与病原体的种类、毒力强弱和易感机体的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对易感群体的风险识

7、别还应考虑有效疫苗或预防用药的预防措施等。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大量的、过去损失资料的分析,估测出风险发生的概率和造成损失的幅度。风险估计以损失频率和损失程度为主要预测指标,并据此确定风险的高低或可能造成损失程度的大小。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也称损失概率,是风险事件发生频率的极限。风险事件发生所造成的损失即损失幅度,是指在一定时间内,风险事件发生后可能造成的损失数值。风险评估是对已识别危害损失概率和损失幅度的估计,是整个风险分析过程的核心,评估的结论是制订风险管理措施的基础和依据。

8、三、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指在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基础上选择、组合和优化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并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过程。通过危害因子识别,发现了系统存在的风险因素;通过风险评估对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加以估计。然而,要确定是否采取控制措施,采取什么样的控制措施,控制措施采取到什么程度,采取控制措施后,原来的风险因素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的风险因素等等问题,都要通过风险管理来加以解决。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