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课改

浅谈历史课改

ID:44388279

大小:35.0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历史课改_第1页
浅谈历史课改_第2页
浅谈历史课改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历史课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历史课改2010级历史一班邵阳201041000221【摘要】:斯坦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反复强调:新世界需要新史学。同样,在新的教学环境下,也需耍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内容以及新的教学方法,以此來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当下,很多教育者从事着应试教育工作,把考试当成教学的口的,这就使教育体制日益僵化,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新的课程改则转变了这一教学观念,是历史教学焕然一新。【关键词】:历史课改以史为鉴梁启超在他的《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谈到:史家冃的,在使国民察知现代Z生活与过去未来之生活息息相关,而因此增加生活之兴味,睹遗

2、产之丰厚,而欢喜而自壮,念先民辛勤未竟之业,则矍然思所以继志述事而不敢自暇逸;观其失败之迹与夫恶因恶果之递姻,则知耻知惧;察吾遗传性之缺憾而思所以匡矫之也。《尚书•周书》也提出了丿力史的鉴戒思想。学习丿力史就在于了解丿力史,为当下捉供鉴戒,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而历史教学也应该将此思想一以贯Z。以往的历史教育过分看重于考试,即所谓的应试教育,对学生的思想产生误导,而新的课程改革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一现状,名符于其历史使命。新课改的全称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国以后课改已有过好多次。上世纪末,屮共屮央、国务院捉出要“深化

3、教育改革,全而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A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从根本上说,课程改革的动因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在知识经济吋代、信息社会当屮,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我们若不想被淘汰,就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这就是说,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而、自主、有个性地发展。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高中教育已经基木普及,高中教育的功能也随

4、Z发生了变化:从只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教育,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人众教育,高中教育的口的和任务不再是只为大学输送合格新生。当高屮毕业生可能继续升学,也可能直接走向社会时,高中教育就应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职业意识和创业精神,这些正是新课改所十分强调的。此外,这次新课改借鉴了先进国家的课改经验,是对世界课程改革潮流的口觉顺应,这一点在高中课改中尤为明显。“东面而望,不见西墙;南面而视,不睹北方;惟无所向者,则无所不通就纪传休而言,由于历史人物众多,人物之间交叉史实纷繁,一个复杂的事件可能耍比对几个人的传记才能看得清楚。

5、人类丿力史越漫长,就越不方便用这种方式编写教材。编年体按部就班、娓娓道来,可是鉴于体例的约束,只能把同时发生的历史事件或者并存的历史侧面平行叙述,一会儿说政治一会儿说经济,-•会儿说南朝一会儿说北朝,时间延续稍t一些的史事就得分儿次来叙述,使得学生不容易看清丿刃史的延续性,不容易掌握表彖下的历史规律。专题式历史教材恰恰可以改止上述缺点:首先它避免了纪传体常常出现的多头书写、彼此重复的情况,虽然多能的历史人物很可能既是政治明星又是文化巨子,可他们毕竟是在不同领域发挥作用,不会造成重复记载。这当然会造成一个千面人不能一次了解,不过把他

6、们的多个侧面加起来就会是一个完整的形彖。其次,专题式避免了编年体划分时段割裂丿力史的毛病,能使学生从一个集屮视角全而地看待丿力史,从而把历史融会贯通“道因器而显,不因人而名也,自人有谓道者,而道始因人而异其名矣,仁见谓仁,智见谓智是也。”新的课程改革,要求老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索的学习理论。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使学生在丿力史课堂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学生在交流屮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更深层次的了解历史,认识历史。此外,每课的导入新课环节都将源于学生生活相关问题作为切入点。学生从真实的问

7、题情景进入学科内容的学习,对于激发学习动机I•分有益。这种切入点可以由教师依实际情况设疑导入,如设计第七单元“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时就以美国新一届总统选举为切入点,这是课堂教学的激发环节。学生在掌握、体验环节按课标要求,而教师则围绕课标和探究主题精讲史实,指导学生学会掌握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和线索的方法。同时,师生要在历史情景中体验、强化应有的情感态度并升华为一定的价值观念“钱学森之问”仍旧萦绕在我们耳边:“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大师?”我认为是我们缺乏创新意识。而创新意识的培养则需耍教冇。以前老师只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而新

8、的课程改革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积极性,加大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为我国人师的培养奠基。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历史教育也应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更好地行使历史的时代使命,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