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作业布置

浅谈数学作业布置

ID:44390459

大小:2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数学作业布置_第1页
浅谈数学作业布置_第2页
浅谈数学作业布置_第3页
浅谈数学作业布置_第4页
浅谈数学作业布置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数学作业布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数学作业布置下罗二小:李运才数学作业布置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部分学校、教师存在作业布置的一些误区。通过分析研究,我认为现今教师作业主要存在下面一些问题:过多、作假、无用。“一多”指作业量大,教师热衷题海战术,学生除了要完成课本习题外,还被大量形形色色的习题册所累,身陷题海不能自拔;“二假”指学生迫于教师的强制性措施,要么抄袭他人作业,要么置屮间推理计算过程于不顾,盲目地凑结论,换来一个按吋交作业的假象;“三无用”指学牛写作业和教师判作业终FI疲惫不堪,却收获甚微,近乎无效劳动。面对一次

2、次试图以加大作业量来提高教学成绩的失败,面对全社会一致呼吁为中学生减负的大环境,许多教师都在为走出“一多”“二假”“三无用”的怪圈,苦苦求索着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增强作业实效的途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形成了三条初见成效的教学策略。一、精选数学作业题所谓精选数学作业题,就是教师根据教学进度,从课本和练习册屮,把作业题选精,或教师有针对性地自行设计数学作业题,使学生通过做这些作业题得到所期望的发展,而且练得恰到好处。为什么要精选数学作业题?有“质”和“量”两个方面的原因。就“质”而言,我们可从理论上更深刻地揭

3、示精选数学作业的重耍性。如果学生是通过“做和反思”学习数学的,那么他们做什么样的数学题,就将形成什么样的数学经验和能力,并进一步积淀或升华为什么样的数学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对学生应当做什么样的数学题,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数学教学经验,还折射出他们的数学教育观念。而教育主管部门对数学教材中练习题的选配和考试题目的编拟,也反映了他们的教育价值观。就“量”而言,认真多做数学题,确有提高数学成绩之效。但凭“题海”取胜,负担过重,事倍功半。而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就从两方面决定了数学

4、作业不能过滥,更不能简单地以熟求巧,而必须精选,这是减负的重要手段。当然,能从浩如烟海的数学题屮精选作业,确实是数学教师功底的体现。这不仅要选配适当的模仿性训练题,以达巩固记忆、熟练应用之效,还应从更高的观点审视教育,特别是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就具体的概念教学而言,应力求牢牢抓住与概念体系中环环相扣的“环”相应的习题,有计划、有步骤地把这些习题分配到每次的作业中。另外,最好每次的作业题都呈现一定的梯度,教师可以根据作业题的构成,适时选配一些反映概念深刻、解题方法灵活的习题,甚至还可以编纂一些错解辨析、悖论质疑及无定

5、解的开放式问题,以便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发挥的空间。对于那些不合上述要求的习题,要大胆舍弃或往后推。只有这样,每次作业才能体现出“精选”二字,恰似教师经过潜心烹调后,奉献给学生的一盘色、香、味俱佳的菜肴。二、改革传统的作业评判标准所谓改革传统的作业评判标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就是针对学生在教师留作业时普遍存在的逆反心理大胆规定:学生对不会做的题可以不做,只耍在会做的题做完后,回答下列三个问题,就算完成了作业。1.写出本次作业中,你独立完成的题的序号和在别人帮助下弄懂并完成的题的序号。2.回答本次作业中,你不会

6、做的题的序号,力争分析出症结所在。3•本次作业你用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技能?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问题1的设定,能使教师迅速、清晰地把握学生的作业情况和实际水平。对问题2的设定,可以这样理解:数学的概念体系以其逻辑严谨著称,而数学习题的解决,也往往遵循形式逻辑中的充足理由律,经历多次由此及彼的推理或计算才能获得。那些基础扎实、推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做完一道题后,往往会产生一定正确的自信。即便遇上一时解不开的题,也一定能分析出只需解决了某步的推理,或由题设完成某数据的计算,该题即可获解。而某步的推理或某数据的计算,

7、恰恰是疑点,即为问题2屮所说的“症结”。能够分析出“症结”,知道哪儿卡壳,是需要一定数学素养的,这对部分学生来说,需要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但正是因为问题2的设定,使学生对不会做的题不做变成了一种“合法行为”,再也不会有人做抄袭的傻事。在这种宽松的气氛中,学生大都能静下心来,抱着研究的心态,去分析症结所在,甚至在分析的过程中,使问题获解而得到意外的收获。这其中培养的是求实精神,提高的是分析能力,摒弃的是自欺欺人的不良学风。至于问题3,它可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对所用技能、方法的巩固,是作业过程中的点睛之笔。三、

8、数学作业要因人而异、有针对性。众所周知,对学生减负决不能以降低教学质量为代价,我们要争取以最小的劳动付出,去换取最大的收获。如果说策略一是为实现“量的减负”,那么策略二是为了“质的增效”,它对学生而言,完成作业是成功,个别题目没完成,但明确了哪儿卡壳也是成功。在这宽松和谐的气氛中,他们将由苦学变为乐学,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