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曲的亮相

浅谈戏曲的亮相

ID:44391711

大小:2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戏曲的亮相_第1页
浅谈戏曲的亮相_第2页
浅谈戏曲的亮相_第3页
浅谈戏曲的亮相_第4页
浅谈戏曲的亮相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戏曲的亮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戏曲的亮相摘要:亮相,是戏曲表演艺术的程式动作之一,是戏曲门类屮一个独特的招数。戏曲剧情进行中,作为剧中人物,无论生、旦、净,丑,在上场时(有时是下场),或一段唱腔完成后,一节舞蹈动作结朿后的短暂的塑像式姿势的停顿即为亮相。一个剧中人物,在一场戏中会有若干不同形式、不同内容、不同时长的亮相。别小看这个短暂停顿的亮相,它对于一个演员的艺术生命来说,冇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关键词:戏曲;亮相;艺术有的演员上场一站一亮,光辉四射,神采夺人,使全场为之一振。有的则暗淡无光,毫不起眼,令观众视而不见。戏曲表演的美学原则要求演员上场一亮相,就鲜明地亮出人物特征:或帝王将相,或绿林英

2、雄,或宫廷贵妇,或小家碧玉,或老或少,或贫或富,或文或武、或忠或奸,或美或SL,或善或恶,或温文儒雅,或桀聲跋扈,或喜悦顾盼,或悲痛难忍,或惊惶不定,或悠然自得……使观众应目会心,立刻对人物的性格、年龄、气质、品质、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以及他当时的处境、情绪和心态得出一个基本的审美判断。在这里,整体上表现的是戏曲表演特有的生、旦、净、丑各具神采的“行当美”。这是演员形象和观众的审美相碰撞而迸发出的一朿火花,是融绘画、舞蹈、雕塑、音乐于一体的泛美艺术的总和。由此可见,亮相之功效,可谓显也,可谓大矣。对于演员,对于表演,亮相既然很重要,那么,如何实现一个好的亮相程式,如何完成

3、一个好的亮相动作呢?笔者认为,完美的戏曲亮相,须同时具冇以下几个艺术元素。1首先是形体的静止众所周知,静止是相对的。相对静止有两种基本情形:一是指某种特定物体在空间上相对于其他物体没有发生位置移动,二是指事物处在量变阶段,尚未有发生质变。戏曲亮相所要求的静止,属于第一种情况。在这里,相对的“其他物体”主要是指“剧情”。因为,当一个亮相完成时,亦即进入“静止”时,舞台上的其他艺术元素(如:灯、服、道、效、化)也相对是“静止”的,而唯独剧情没有静止。亮相的短暂静止,其实正是下一个剧情段落的开始。亮相之形体的静止,包括身体各部位的配合和各关节的灵活运用等。成功的亮相是一个短暂

4、的美的瞬间。这个短暂的瞬间,其实就是通过静止来实现和展示的。于是我们也可以说,亮相要做到完美的静止,需要全部表演手段(手、眼、身、步、法)的支持。2分配和运用舞台上的亮相动作,从开始酝酿、举手投足到最后完成,通常由几个分解的表演动作串联而成。对这几个分解的动作,演员所用的力度应是冇轻有重,有主有次,有阴有阳,有柔有刚,而绝不是平分秋色的“一道汤”。亮相过程中用力一道汤,是表演的大忌。刚性强,力度大、节奏快的亮相会使人精神为之一振。否则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而即使是刚性强,力度大、节奏快的亮相,在它的进行过程中,力度的分解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用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锣鼓经“八大仓”

5、来说明一下力度分配的强弱大小:如果在“八”上用的是二分劲,“大”用的是三分劲,那么“仓”就必须用五分劲。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亮相时的力度对比来感受它的力度的美感。如果每个锣鼓小点上的用力都分配成三一三十一,那就真成了索然无味的一道汤了。另外还须知道,亮相时的力度强于准备动作的力度,也就是说,静止时的力度强,启动时的力度弱。还有须知道的一点是,用力强的时候,所用的气息也是强的,否则就恰恰相反。这正说明,在力度的分配和劲头这个问题上,力和气是有直接关系的,相辅相成的,成正比的。而且气的作用有的时候要大于力。比如我们要提水,首先运气而后再用力,所以才有“先气而后力”之说。3关于

6、眼神的运用戏曲表演艺术屮,用眼珠的转动或眼光的投射,来表现内心活动时的目光即为眼神。眼神是动作的生命,是感情的引线。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戏谚云:“一身Z戏在于脸,一脸Z戏在于眼”、“台上全凭眼,喜怒哀乐全”。京剧程派大师程砚秋先生曾说过“有神无神在于眼。任何好的表演,如果没有眼神,那是无法把感情传达出来的”。可见眼神之重要。眼神的变化极其复杂和微妙。戏曲亮相中的眼神,由于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故必须要做到视觉先行,眼到神到。正确的、表现力丰富的亮相眼神应当是:当演员全身心地投入角色的规定情景中,并满怀激情地完成角色的任务时,将有机产生的喜、怒、哀、乐、忧、思、惊

7、、恐等情绪集中于眼睛,形成一种慑人魂魄的力量。视觉先行,眼到神到。对于亮相的眼神运用来说(当然不止于亮相),这是何等的精辟。既然这样,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眼神与肢体的关系,如果神情为帅,肢体为将的话,那么眼睛就应该是先行官。这无疑是正确的。因为,眼神与步法、手法、身法是不能彼此分开的。比如我们坐在椅子上表演,如果眼神、手、身、步等配合不一致,谁也看不出你在想什么,干什么,不用说,那就肯定吸引不了观众的注意力。所以,盖叫天先生才说,“心中冇了,眼神、脸上都要看得出”(《粉墨春秋》)。这可是很有价值的经验之谈啊。他告诉我们一个基木的创作法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