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水泥稳定粒料底基层(二)施工工艺标准

10水泥稳定粒料底基层(二)施工工艺标准

ID:44401614

大小:134.33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10-21

10水泥稳定粒料底基层(二)施工工艺标准_第1页
10水泥稳定粒料底基层(二)施工工艺标准_第2页
10水泥稳定粒料底基层(二)施工工艺标准_第3页
10水泥稳定粒料底基层(二)施工工艺标准_第4页
10水泥稳定粒料底基层(二)施工工艺标准_第5页
资源描述:

《10水泥稳定粒料底基层(二)施工工艺标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水泥稳定粒料底基层、基层施工(二)B/T2610-20041・适用范水泥稳定粒料系指水泥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水泥稳定粒料基层用作高级路面的下承层,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水泥稳定粒料底基层、基层施工。2.施工准备2.1材料及主要机具2.1.1材料2.1.1.1水泥:宜采用标号为32.5级或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3h以上,终凝时间宜6h以上。不得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受潮变质的水泥。2.1.1・2粒料包括:级配碎石、未筛分碎石、砂砾。其最大粒径:底基层不超过53mm,基层不超过37.5mm。粒料级配应满足规范要

2、求。粒料的压碎值基层不大于35%,底基层不大于40%。2.1.1.3水:清洁无杂质的饮用水。2.1.2主要机具设备2.1.2.1机具:平地机(PY180)、稳定土路拌机、12〜15t或18t以上振动压路机、稳定料运输不辆、装载机。2.2作业条件2.2.1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合格路拱、宽度,没有松散材料和软弱地质,下承层的平整度和压实度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2.2.2对下承层进行联合验收,不合格的不能施工。2.2.3混合料组成设计2.2.3.1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用水泥稳定土的7d浸水抗压强度应符合表2.2.3.1的规定。公路等级层位二级及二级

3、以下公路基层(Mpa)2.5〜3底基层(Mpa)1.5〜2.02.2.4水泥稳定粒料的组成设计应根据表1的强度标准,通过试验选取最适宜于稳定的粒料。确定必需的水泥剂量和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在需要改善混合料的物理力学性质时,还应确定掺加料的比例。2.2.5原材料试验2.2.5.1原材料应进行液限和塑性指数、颗粒分析、相对密度、击实、压碎值、水泥标号和初、终凝时间等标准试验。2.2.5.2对级配不良的碎石,砂砾,应改善其级配。2.2.6混合料的设计应分别按五种水泥剂量配制相应试件。2.2.7水泥的最小剂量:路拌法施工4%,集中厂拌法施工3%。按最佳含水量和计

4、算得到的干容量另备试件进行强度试验。根据所要求的强度选定合适的水泥剂量。2.2.8工地实际采用的水泥剂量应比室内试验确定的剂量多0.5%〜1.0%(采用集屮厂拌法施工时,可只增加0.5%,采用路拌法施工时宜增加1%)O2.2.9进行厂拌设备的安装,检修和调试,试运转,使混合料颗粒组成和含水量达到规范及配合比要求。2.10正式开工前15d,铺筑不少于100m的试验路段,并取得压实遍数、松铺系数等试验数据后,将试验路段总结报告报监理批复。3.操作工艺3.1路拌法3.1.1路拌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5、准备下承层I—

6、施丁•放样

7、—

8、备料、摊铺十

9、洒水闷料

10、—

11、整平和

12、轻压

13、—

14、摆放和摊铺水囲f

15、拌和(干拌)

16、->

17、加水并鉀—輛―丽―

18、接缝和调头处理

19、f环3.1.2底基层可采用稳定土拌和机进行路拌法施工。3.1.3准备下承层3.1.3.1水泥稳定土的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坚实,具有规定的路拱。3.1.3.2当水泥稳定土用做基层时,要准备底基层;当水泥稳定土用做老路面的加强层时,要准备老路而;当水泥稳定土用做底基层时,要准备土基。⑴对土基不论是路堤还是路堑,必须用12〜15t三轮压路机或等效的碾压机械进行3〜4遍碾压检验•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应适当洒水;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象,应采用挖开晾晒、换土、掺右

20、灰或水泥等措施进行处理。⑵对于底基层,应进行压实度检查,对于柔性底基层还应进行弯沉值检验。凡不符合设计要求的路段,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措施,使之达到规范规定的标准。⑶对于老路面,应检查其材料是否符合底基层材料的技术要求,如不符合耍求,应翻松老路面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⑷底基层或老路而上的低洼或坑洞,应仔细填补及压实;搓板和辙槽应刮除;松散处,应耙松洒水并重新碾压,达到平整密实。3.1.3.3在槽式断面的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一定距离(可为5〜10m)交错开挖泄水沟(或做盲沟)。3.1.4施工放样3.1.4.1在底基层或老路面或土基上恢复中线,直线段每15

21、〜20m设一桩,平曲线段每10〜15m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3.1.4.2在两侧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水泥稳定土层边缘的设计高。3.1.5备料3.1.5.1利用老路面或土基上部材料。3.1.5.1.1必须首先清除干净老路面上或土基表面的石块等杂物。1.5.1.2每隔10〜20m挖一小洞,使洞底标高与预定的水泥稳定土层的底面积标高相同,并在洞底做一标记,以控制翻松及粉碎的深度。2.1.5.1.3用犁、松土机或装有强固齿的平地机或推土机将老路而或土基的上部翻松到预定的深度,土块应粉碎到符合要求。2.1.5.1.4应经常用犁将土向路中心翻松,使预

22、定处治层的边部成一个垂直面,防止处治宽度超过规定。3.1.5.1.5用专用机械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