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辊道窑的窑体结构

第一章辊道窑的窑体结构

ID:44402826

大小:1.14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9-10-21

第一章辊道窑的窑体结构_第1页
第一章辊道窑的窑体结构_第2页
第一章辊道窑的窑体结构_第3页
第一章辊道窑的窑体结构_第4页
第一章辊道窑的窑体结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一章辊道窑的窑体结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辊道窑的窑体结构1.1概述辊道窑是一种截面呈狭长形的隧道窑,与窑车隧道窑不同,它不是用装载制品的窑车运转,而是由一根根平行排列、横穿窑工作通道截面的辊子组成“辊道”,制品放在辊道上,随着辊子的转动而输送入窑,在窑内完成烧成工艺过程,故称辊道窑。1.1.1辊道窑的分类辊道窑可按使用的燃烧结构分类,也可按加热方式分类,还可按通道多少来分类。一般对建陶工业辊道窑结合燃料与加热方式进行分类。1.明焰辊道窑——火焰进入辊道上下空间,与制品接触并直接加热制品。(1)气烧明焰辊道窑。常用的气体燃料有:天然气、发生炉煤气、石油液化气等,要求煤气是洁净的。(2)烧轻柴油明焰辊道窑

2、。由于供油系统比供气系统简单,投资也较少,国内近些年建造的明焰辊道窑大多为烧轻柴油的。2.隔焰辊道窑——火焰一般只进入与窑道隔离的马弗道中,通过隔焰板将热量辐射给制品并对其进行加热。(1)煤烧隔焰辊道窑煤在火箱中燃烧,火焰进入辊道下的隔焰道(马弗道)内,间接加热制品。国内有些煤烧辊道窑为稳定窑温、减少上下温差,采取在辊上安装若干电热元件(硅碳棒),对制品进行补偿加热,对提高产品质量有一定的效果。这类辊道窑可称为煤电混烧辊道窑,但也属煤烧隔焰辊道窑的范畴。(2)油烧隔焰辊道窑以重油或渣油为燃料,火焰一般也是进入窑道下的马弗道中,间接加热制品。我国80年代初建造的油烧隔焰

3、辊道窑除辊下设马弗道外还在辊上增设马弗道,但后来一般都取消了上马弗道。80年代中后期,烧重油的辊道窑大都改进为油烧半隔焰辊道窑,即在适当的部位留设放火口,使部分燃烧产物进入工作通道中。由于油烧半隔焰辊道窑除放火口外,其他结构与油烧全隔焰辊道窑类同。故可将它归在一类。3.电热辊道窑——以安装在辊道上下的电热元件(硅碳棒或电热丝)作热源,对制品辐射加热。适用于电力资源丰富的厂家或小型辊道窑。在上述几种类型的辊道窑中,由于明焰辊道窑的燃烧产物直接与制品接触,对提高传热效率、均匀窑内断面温度场、节能等都是有利的,代表了辊道窑的主流。当然,各地有自己的资源特点,其他类型的辊道窑

4、在我国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2辊道窑还可按工作通道的多少来分类:有单层辊道窑、双层辊道窑、三层辊道窑等。多层辊道窑可节省燃料,缩短窑长,减少用地,降低投资费用。但由于层数增多,使入窑及出窑的运输线、联锁控制系统、窑炉本身结构都复杂化,给清除砖坯碎片更是带来不少困难。我国目前大多采用单层辊道窑,有的采用两层通道,一层用来焙烧制品,另一层用于干燥坯体。干燥热源利用焙烧层的余热。一般说来,当窑宽较窄、工作温度也不太高、占地受到限制时宜采用多层,但一般也不宜超过三层。其他情况下以单层为好,以后没有特别说明均指单层辊道窑。1.1.2辊道窑的分带及工作系统辊道窑属连续性生产的隧道

5、式窑炉,如同窑车隧道窑一样,按制品在窑内进行预热、烧成、冷却的三过程也可将辊道窑分为三带:预热带、烧成带、冷却带。由于辊道窑外宽尺寸全窑一般无变化,故辊道窑一般按制品温度来划分:窑头至850~900℃作为预热带,850~900℃到制品成瓷温度(包括保温)为烧成带,余下部分为冷却带。当然也可按窑体结构来划分,如:隔焰辊道窑一般将设有燃烧系统的部位作为烧成带,烧成带之前至窑头部分为预热带,烧成带之后至窑尾部分为冷却带;明焰辊道窑则多以辊上下均设有烧嘴部位作为烧成带,两头分别为预热带与冷却带。但有的明焰辊道窑辊上下布置烧嘴的部位很长,甚至布置到排烟口处,这样划分就未免不合理

6、。辊道窑的工作系统,是指窑内气体的运动路线,包括送风系统、燃料供应系统及排烟系统等。根据制品的烧成工艺合理地布置工作系统,是设计结构合理的辊道窑的前提。辊道窑类型不同,工作系统也不相同,下面简单介绍两种典型的工作系统。图1-1油烧隔焰辊道窑工作系统1-窑尾进冷风2-抽热风3-急冷风4-油管路5-窑道排气6-隔焰道排烟7-烧嘴8-烧嘴9-助燃供风图1-1为烧重油隔焰辊道窑的工作系统。重油经油管4进入烧嘴7、8,助燃及雾化空气由风管9进入烧嘴。烧嘴7共6只,交错布置在隔焰道的侧墙上,喷火口的中心线与窑的中心线成45º交角;烧嘴8共2只,安装在烧成带与冷却带交界处下方、隔焰

7、道的端部,与窑的中心线平行。各烧嘴喷出的火焰均进入隔焰道燃烧,通过隔焰板将热量传给制品后,进入设在窑头下部的四对排烟口,然后经支烟道、主烟道6,由排烟机排空,5为设在预热带前部窑顶上的排气孔,用于排除坯体放出的水气、反应气及釉料挥发物。3为急冷鼓风(一般为辊上、辊下同时鼓风),1为窑尾鼓风,以达到快冷的目的。2为抽出热风,可送作坯体干燥用,以利用余热。图1-2为气烧明焰辊道窑的工作系统。全窑共29节,其中第1~4节为排烟段,由上、下各4对排烟管分布在窑顶和窑底,由排烟风机1抽出来自烧成带的烟气。抽出的烟气一部分排空,一部分送至干燥器供生坯预热干燥。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