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女生体育课厌学原因及解决对策

浅谈高职女生体育课厌学原因及解决对策

ID:44409835

大小:2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高职女生体育课厌学原因及解决对策_第1页
浅谈高职女生体育课厌学原因及解决对策_第2页
浅谈高职女生体育课厌学原因及解决对策_第3页
浅谈高职女生体育课厌学原因及解决对策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高职女生体育课厌学原因及解决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高职女生体育课厌学原因及解决对策摘要:本文采用问卷、访谈与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高职女生体育课厌学的原因及解决办法,通过从改变课程结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提高高职女生上体育课的兴趣,也为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提出自己的意见。关键词:高职;女生;体育课;厌学;对策体育课作为高职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在学校教育中具有增强学生体质、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发展终身体育的作用,但是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很多女生体育课厌学的情况,直接影响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女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1高职女牛体育课厌学的原因(1)生理方面的原因。高职女生身体基木已经发育成熟,身体的形态跟代谢功能都己经发育完全

2、。高职女生在月经期不能合理地安排运动,又羞于启齿,“见习”就成了最好的躲避方式,不知不觉中就减少了体育课的参与次数。(2)心理方面的原因。高职女生的年龄一般在16〜22岁之间,她们正处在由青春期到青年初期的过渡时期,也是心理上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期,部分高职女生心理问题H益复杂,心理较敏感,情绪波动较大。如有的学生身材矮小、肥胖、体弱或有某些方面的残疾等,在练习中因怕做不好动作被别的同学讥笑,而产生对运动的恐惧感。(3)教学环境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教学对象方面。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是采用分班教学,即以男女生同时上课的方式进行。这样导致不同性别、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汇集在同一个班,同样的

3、教学方法,很多男生学习很轻松,大多数女生掌握起来就很困难,尤其是足球、篮球、排球这“三大球”。掌握困难的这部分女生,渐渐就会对体育课的学习采取冋避的态度,丧失学习的信心。教学内容方面。在我们现在所用的高职体育教学大纲中,竞技运动项冃太多,很多体育专业的学生学习的东西,不适合高职公共体育的教学。学生完成这些学习任务难度大,从而产生了畏惧心理。教学形式方面。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很多女生厌学情绪产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教学形式单一。(4)社会环境的原因。随着社会的进步、传媒的介入,学生通过网络、电视了解到的东西U远远超出了传统教育的影响范I韦I,W美标准潜移默化地发生了许多变化。强健体魄为美

4、的观点,在女生思想屮已逐渐开始遭到瓦解。2高职女生体育课厌学的解决对策(1)加强健康教育指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抓住高职女生的心理特点,从正确的方向引导高职女生健康、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运动屮来。要关心爱护学牛,时刻注意学牛的心理动向,在班级营造一种互相关心、互帮互学、助人为乐的良好风气。使那些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老师的信任,从而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2)改变课程结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开设体育选修课,进行男女生分开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学生的需要。更新和完善体育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兴趣爱好,剔

5、除那些要求运动水平较高的体育运动,选择丰富多彩的、有锻炼实效的、体现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教学内容。同时还应该注意跟学生将从事的职业有机结合起来,紧密结合专业特点,为高职女生终身体育指明止确的方向。(3)改变传统的成绩评定。在体育课成绩评定中要改变传统的硬性指标评定,从体能、知识技能、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等方面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公平合理的评价,做到绝对评价与相对评价相结合,即重视过程,又突出结果。这样可以提高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的运动积极性。(4)提高教师个人素质。教师需要提高业务能力,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巩固与提高已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为教育教学奠定更坚实的基础。(5)校方应高

6、度重视。学校应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规定,三年制大专开设两年体育课,共144课时。只有上课的时间充足了才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尤其对于很多接受运动较慢的女生来说,教师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反复教学,不会使学生在同样学习中“因圍吞枣”。综上所述,要想改变高职女生体育课厌学的现象,一定要结合木校实际特点制定出更好的适合于本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找岀合理的教学方法,选择多样的教学形式,使每个高职女生都积极快乐地参与体育课。参考文献:[1]郭华恬,金熙佳•高校体育的目标与改革思路[J]・体育与科学,2003(1).[2]李金龙,王晓刚•对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审视[J]・北京体育大学

7、学报,2007(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