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量比对

浅谈计量比对

ID:44410373

大小:2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计量比对_第1页
浅谈计量比对_第2页
浅谈计量比对_第3页
浅谈计量比对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计量比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计量比对[摘耍]文章阐述计量比对管理工作的现状,并依据《计量比对管理办法》和JJF1117-2010《计量比对》中的条款叙述了计量比对定义、作用以及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关键词]计量比对;作用;实施中图分类号:TV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7-0340-010引言当前,对于国内量值溯源中相同准确度等级的各计量标准之间,没有量值的横向比较,致使计量员无法判定其测量结果是否一致。此外,我国还存在同一单位量的基准和副基准不在同一保存单位的情况,而这些基准和副基准都在进行量传,这很容易造成同一量值在国内有两条量传链的现象,最后导致量值不

2、统一,因此,开展计量比对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2002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为考察国内基标准量值的一致性,在压力、电量等有关计量部门之间举行了计量比对。2004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执行JJF1117-2004《测量仪器比对规范》。2008年8月1日施行《计量比对管理办法》。2010年6月批准执行JJF1117-2010代替JJF1117-2004。2013年3月2日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要求积极参与计量国际比对;同年,质检总局印发的《关于质检系统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意见》中明

3、确提出贯彻《规划》提出的关于“积极参与计量国际比对”、“加强国际计量交流合作”等相关内容,进一步制定提升计量国际影响力的工作措施。由此可见,计量比对已经得到计量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计量比对工作的规范开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与意义。1计量比对的定义《计量比对管理办法》和JJF1117-2010《计量比对》屮将计量比对定义为在规定条件下,对相同准确度等级或者规定不确定度范围内的同种计量基准、计量标准之间所复现的量值进行传递、比较、分析的过程。所谓比对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实验室,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测量同一个性能稳定的传递标准,通过分析测量结果的量值,确定量

4、值的•致程度,确定该实验室的测量结果是否在规定的范围内,从而判断该实验室量值传递的准确性的活动。2计量比对的作用比对是用同种准确度的计量器具进行比较,其目的是考核其量值的一致性。比对能考察各实验室测量量值的一致程度,考核实验室在计量基准、计量标准、环境条件、人员水平等方面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检查各计量检定机构的检定准确度是否保持在规定范围内。通过比对可以发现各检定机构人员技术水平和测量能力,所以比对是考核实验室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计量器具期间核查的一种常用方法。3计量比对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3.1参考值的确定开展计量比对,首先必须由主导实验室确定计量比对的参考值。参考

5、值可以采用权威数据的量值,也可以由多个参比实验室的量值采用加权平均法、算术平均法等方法经计算得到。对于这类情况,需对各参比实验室的量值独立性、相关性进行分析,考虑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数值差异及评定可靠性。值得注意的是,参考值的确定方法须经参比实验室同意,且各主导实验室应根据比对具体情况来选择合理的方式确定参考值。3.2传递标准的选择传递标准作为在计量标准和互比较屮用作媒介的测量标准,由于整个比对过程可能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故其性能必须稳定可靠,因此,在量值比对中应使用高质量的传递标准,必要时可以采用主传递标准和副传递标准同吋使用的方式。选择传递标准前需进行稳定性、

6、均匀性、运输性、高低温等相关实验,做好实验设计,使传递标准稳定性满足要求,为比对方案制定提供依据。3.3比对实施方案比对实施方案是根据特定工作、特定对象和特定要求而编制的技术文件,它规定的实验方法和程序,对被测对象均是唯一的,并经过稳定性试验,排除了各种影响因素。因此,检测人员必须积极参与比对实施方案的讨论,正确理解所确定的比对实施方案,在规定时间内,严格按要求和程序进行比对。3.4比对实验主导实验室和参比实验室按比对实施方案的规定接受传递标准,完成比对实验并交接传递标准。其中,对比对实施方案的任何偏离均应有书面记录,并及吋通知相关实验室。3.5比对结果当测量结果

7、与参考值之差未达到合理预期吋,检测人员应认真分析在实验方法、测量仪器、环境设施、人员操作等方面的因素,认真检查数据处理、溯源途径、测量程序等方面是否符合比对要求,查找到原因后应及吋改进,以达到提高检测水平的目的。当比对结果在预期范围内时,检测人员应对方法的掌握、数据处理能力和不确定度评定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总结,认真学习总结报告,了解比对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产生偏离的原因,避免在今后的检定或校准工作中出现类似的问题而影响检测结果。检测人员必须认真对待计量比对,严格遵守保密规定,比对期间不与其他参比实验室串通数据,实事求是,如实地反映自己的测量结果,从而获得客观的评价,

8、达到提高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