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老庄的境界

浅谈老庄的境界

ID:44410916

大小:3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老庄的境界_第1页
浅谈老庄的境界_第2页
浅谈老庄的境界_第3页
浅谈老庄的境界_第4页
浅谈老庄的境界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老庄的境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感悟老庄的境界在先秦的诸子百家中,老子和庄子无疑是两颗璀璨的明星,虽经历两千多年时间的洗礼,光芒依旧,依旧给中国人的思维与行事做着某种举足轻重的指引。老子和庄子,其思想深邃宏阔,微言大义;其境界宽广高远,遗世独立。凡夫俗了望尘莫及。最近读了两位古圣先贤的著作,笔者,愚味,未能有很深的见解,只是深深地为两位超凡脱俗的境界所折服,略有所感,于是写下这篇粗陋的文字。只言片语,对于两位的博大精深的思想恐怕不能阐其万一。关于境界在《庄子•天下篇》中对于不同境界的人冇如下概括:“不离于宗,谓Z天人。不离于精,谓Z神人。不离于真,谓Z至人。以天为

2、宗,以徳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Z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熏然慈仁,谓之君子。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蒂息畜藏,老弱孤寡为意,皆有以养,民之理也。”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认为,根据人对于宇宙人生的觉解程度,可能冇四种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徳境界和天地境界。H然境界的人最少觉解,如上述之所谓“民”,其行为是“顺才”或者“顺习”的(“顺才”即所谓率性而为之,“顺习”即因循习俗),与孟子所说的“不著不察”相类,其对于人Z所以为人并无觉解,是

3、不知“有我”的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有一定的觉解,如上述之所谓“百官”,其行为动机是利己的,其目的在取不在与,其对于人Z所以为人亦无觉解,是知“有我”的境界;道徳境界的人有较多的觉解,如上述Z所谓“君子”,其行为动机是利他的,即以“贡献”为F1的,其遵循的准则即儒家所谓“仁义”,其认识人是社会的人,是既“有我”乂“无我”的境界;天地境界中的人需要最多觉解,如上述之所谓“犬人”、“神人”、“至人”和“圣人”,其行为是“事天”的,其认识人不仅仅是社会的人,更是宇宙的人,即已达到道家所谓“道”的“与天地参”的境界,是“人无我”的境界。在庄子看

4、來,“天人”、“神人”、“至人”三者乂不及“圣人”,圣人有最高的境界,他能“以天为宗,以徳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老子及老子的境界老子(生卒年不详),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者,楚苦现(今河南鹿邑县)历乡曲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口聃。周守藏室Z史也。”虽然关于老了的生世还有说是后来的老莱子和太史僧的,即使司马迁在《史记》屮也没能给出确切的答案,但老子的主要思想形成于春秋时期。在此,我们假定老子就是先于庄子,与孔子同时期而略早的周朝史官老聃。老子有《老子》一书传于世。现存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某出土的简书《

5、老了》甲乙丙三组与老了原著最接近。通行木的《老了》五千言(王弼木等)屮有许多因增衍和修改而不同于简本的文字,但老子的基木要旨均得以保留。老子创造性的提出了“道”之为万物木原的思想,并孜孜以求道。《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笫一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就是说“道”是万物的本原,即冯友兰所概括“万物所由以生者”。老了关于“道”的描述有很多,“有状混成,先天地生,寂寥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曰人”(简本甲组1:1)、“混乎其如朴,沌

6、乎其如浊。孰能浊以静者,将徐清?孰能安以动者,将徐生”(甲组4:4),老子一身所追求的“道”,是万物所由以生者,是支配世间万物的规律,它先天地而生,是万物Z母,“道”就是“大全”。老子追求的“道”是“大”的,因而其境界也是大的。老子又说“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说的也是“道”,这同吋体现了老子贵“无”的思想。老了说:“上德不德,是以冇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三十八章),老了又说,“大方无隅,大器晩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四十一章)都是老子贵无思想的集中体现。因而老子强调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

7、天法道,道法自然”(甲组1:1),他主张自然无为的治国之道,即所谓“无为而治”。老了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求人们不要胡作妄为,不要违背物然,事Z占然,道然。这是极不容易的。在老子看来,只有圣人才能真正做到无为。老子说:“圣人能辅万物Z口然,而弗能为”(甲组4:5)。“侯王若能守之,而万物将自化”,“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同上)。其行为是无为的,其目的是有为的。易中犬曾概插说,儒家墨家法家等是“以有为求有为”,而老了是“以无为求有为”。因其是以无为的,所以其境界是超脱的。老子的“无为”概念冇丰富的内涵。一曰清静,是

8、一种心态。他说“燥胜寒,静胜热,清净为天下正”(乙组:3:3),“知足以静,万物将自定”(甲组4:5)。二曰无欲,是_种条件和表现。他说,“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甲组4:5),“视素抱朴,少私寡欲”就(甲组4:5)。三曰无事,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