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灾难报道的议程设置

浅谈灾难报道的议程设置

ID:44413889

大小:3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灾难报道的议程设置_第1页
浅谈灾难报道的议程设置_第2页
浅谈灾难报道的议程设置_第3页
浅谈灾难报道的议程设置_第4页
浅谈灾难报道的议程设置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灾难报道的议程设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期末论文:浅谈灾难报道的议程设置——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课程:新闻理论研究学生:党口丽二00八年七月一日浅谈灾难报道的议程设置以“5・12汶川地震”为例摘要:人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赋予灾难议题“显著性”程度的不同,直接影响人们关注灾难的焦点和对灾难的认知。而灾难报道,因内容的特殊性,其社会效果受大众媒体的影响尤为显著。因此,与常态环境下的“议程设置”有别,作为非常态环境下灾难报道的“议程设置”功能应进一步探讨。关键词:媒体;灾难报道;议程设置灾难无可避免,而媒体对灾难报道的导向性作用直接影响人们对灾难的认知和抗震救灾的社会效果。

2、以“5.12汶川地震”为例,审视媒体灾难报道的“议程设置”功能所隐含的问题。1、报道盲区。“5.12汶川地震”发生在国务院《信息公开条例》5月1日生效之后,与以往强化信息控制做法有别,对灾难采取的报道快速、及时并公开化,除主流的抗震救灾报导外,非主流报导也允许存在,如对地震预报的质疑、学校房屋质量的责难、救助屮出现的齐种具体问题等情况的报道。然而,受传统灾难报道以上级指示为向标的影响,报道的匣心仍习惯曲领导视察路线决定。媒体对受灾地区的报道无一例外存在一个共性:对甘肃震悄的报道远远小于其受灾情况的重大性。媒体对甘肃灾情报道出现弱化,甚至集体失

3、语的现象。这现象的存在导致甘肃灾区因“社会关注度”的无意识弱化,对当地灾情的了解,在救灾物质的给予、志愿者的支援等方面远远少于报道密集的灾区。2、报道不平衡。一是“救灾”与“灾情”报道不平衡,受传统灾难报道观念束缚,仍存在“三多三少”倾向,即多正面报道,少侧面报道;多报道领导,少报道群众;多关注群体,少关注个体。二是“情感式报道”与“理性分析报道”不平衡,多救灾的感人事迹和好人好事的报道,少理性、冷静的救灾思考。三是“泛报道”与“深度报道”不平衡,即便是专题报道也仍存在报道过于表面而深度不足的现彖。四是“宣传要求”和“新闻本能”不平衡,新闻报

4、道宣传化,與论引导有余而信息量不足。3、报道过度。一是,铺天盖地的“救灾事迹”的情感渲染,悲惨的受灾现场、人的厂体、救助儿童的面孔的呈现,负面新闻正面报,灾害报道成抗灾成绩报道的普遍存在,形成媒体千人一面的格局。二是,“报喜不报忧”方式的大规模运用,这样一种报道方式实际上是以官为木的新闻报道方式,违背新闻“以民为本”的报道的真实性。三是重结果,仍表现为“结果告知型”,过于侧重于灾难之后各方行为,和对忽视对即将面临困难的报道。四是议题泛娱乐化倾向,对范美忠事件的过度追踪报道。由此,“灾难报道”与“议程设置”,两者Z间是否存在必然的促使社会效果发

5、生转变的关系?一、灾难报道与议程设置1、何谓“灾难报道”灾难报道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灾难新闻”,它是指对给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件的报道。灾难性事件一般包括口然性灾难和社会性灾难事件两类。口然性灾难是指來自自然界的人类不可抗拒的力量或由非人为因素而导致的重人事故或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水灾、沙尘暴、火山爆发等;社会性灾难是指由人为因素或各种社会矛盾而导致的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如恐怖活动、战争、海难、空难、矿难、交通事故、杀人放火等重大刑事案件或重大责任事故等。①2、何谓“议程设置”社会学家兼人众传播学家德弗勒谈到议程设置时强调,议程理论认为,新闻媒

6、体提供给公众的不是世界的木来面1=1,而是新闻媒体的议程——是对世界上发生的事件有选择的报道。提出议程理论的人试图描述和解释:(1)消息是怎样选择、编辑和提供的---即所谓的〃把关〃过程(2)产生议程;(3)这一议程对公众的影响(研究人们对新闻媒体报道的问题的重要性的看法)②。议程设置的研究表明「'在特定的一系列问题或论题屮,那些得到媒体更多注意的问题或议题,在一段时间内将日益为人们所熟悉,他们的重要性也将日益为人们所感知,而那些得到较少注意力的问题或议题在这两方面则相应地下降③。”3、谁在设置“议程”?使用与满足理论假定了受众明晰口己的需求

7、,但媒体“议程设置”所提供信息的有限性使得受众的“满足”受媒体本身的制约。随着媒体竞争的门炽化,信息受众市场日益饱和,议程设置中的主体不再局限于具有强势话语霸权的媒体木①沈止赋.灾难性事件报道方法论初探.新闻战线,2003年(9),第23页.①李彬.传播学引论.新华出版社.北京.2003年版,第196页.②[美]丹尼斯•麦奎尔,[瑞]斯文•温徳尔.大众传播模式论.祝建华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85-86页.身,而是在读者需求及媒体选择的双向矛盾屮完成。媒体以“收视率”、“发行率”为导向,因此媒体的新闻选择演化为商品,其特殊性决定了

8、买方(媒体)、卖方(制作)与广告商一脉和承的利益关系。在这一利益关系下的新闻议题设置不仅强调媒体的社会影响,同时强调受众的信息取向。而媒体对受众的信息取向以“收视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