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组织跑官要官问题

浅谈组织跑官要官问题

ID:44414531

大小:3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0-21

浅谈组织跑官要官问题_第1页
浅谈组织跑官要官问题_第2页
浅谈组织跑官要官问题_第3页
浅谈组织跑官要官问题_第4页
浅谈组织跑官要官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组织跑官要官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组织跑官要官问题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和打击个人跑官要官腐败行为力度的加大,一些地方和部门出现了“组织”跑官要官的恶劣现象。“组织”跑官要官是个人跑官要官的新变种,是对党的干部人事制度的新对抗,人民群众对此极为关注与深恶痛绝,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警觉和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防治。一、特征所谓“组织”跑官要官是指个别地方或单位由“组织”出面,集体活动,通过一些不正当手段,为使本地本单位某些缺乏基本德才条件或相形见细的干部谋求“官位”的行为。“组织”跑官要官的特点主要特在“组织”上,是“组织”犯规,有预谋的犯规,它主观故意,明目张胆,无所顾忌。与个人跑官要官相比较,“组织

2、”跑官要官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1.以集体谋划为策略,具有组织性。“组织”跑官要官的主体一般是一级组织或行政领导集团,他们有很大的影响力、号召力、组织力和执行力。“组织”跑官要官的活动方式通常分三步走:一是考核潇上下齐心、集体举荐,一致推荐共同相中的意中人。二是考核屮共同褒奖、集体夸功,形成候选人出类拔萃、“当之无愧”的气氛;三是考核后四处攻关、集体说情,造成候选对象非任不可、不任可惜的印象。其目的就是一个,充分利用其组织影响力和“官场人情链”,想方设法争取本地本单位“多出干部”、“快出干部”、“出大干部”。2.以“暗箱操作”为手段,具有隐蔽性。一是栋帝上的“潜筱置”。抛弃德才标准量

3、身定制特殊选拔标准,离开干部基本条件设立“对号入座”条款,确保自己相中的意中人顺利当选、蒙混过关。即使偶有竞争也是少数人的竞争、内定人的竞争和无竞争能力的人的竞争。二是程序上的"潜探作”。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民主选举等环节依程序走过场,以过程掩结果。名义上的提名,实际上的指定;形式上的酝酿,实际上的服从;表面上的差额,实际上的等额;程序上的民选,实际上的官决,在整个过程中,都以“群众路线”、“组织研究”掩人耳目,局外人一般难以识别其庐山真面目。3.以举贤荐能为幌子,具有迷惑性。“组织”跑官要官的一个常用手法,就是打着“举贤荐能”、“为公选才”的旗号,举着“班子集体研究”

4、、“组织决定”、“群众意愿”的牌子,处处以“伯乐”自居,时时以“行政班子”、“党委组织”的名义说事,钻政策的空子,打法规的“擦边球”,摸党纪的“模糊牌”,以为经过了集体谋划、“组织包装”之后,一些人才便由白变红,德才兼备,所获“官位”便合理合法、“名正言顺”。这种假“为公选才”之名,行“循私谋官”之实的表象无不典型地反映了“组织”跑官要官的虚伪性和迷惑性,一般人不易发现其中的漏洞与破绽。4.以集体负责为保障,具有安全性。“班子”、“集体”、“组织”均是一块颇有弹性的“两面牌乙为公,它可以贴金,造就人才,成就辉煌;为私,它可以挡箭,公权私用,官位私谋,导致集体犯规集体负责。集体负责的

5、牌子既可以分担责任,减轻处罚,又可以为自己日后留条退路。如果单枪匹马地干,一旦败露,目标集中,群起而攻,罪责难以逃脱。集体决定的人事出了问题自然由集体担当,一般就难以找到个人头上,从集体犯规到“集体负责”,再从集体负责到“集体免责J其安全性可想而知。5•以行政权力为后盾,具有强制性。“组织"跑官要官者自始至终打着“班子"、“组织"的招牌全盘操控、上下活动,动不动就以“班子意见”、“组织决定”说事论理、施加影响。倘若目的没有达到,就会运用组织的权威、行政的力量,以应重视基层组织的推选意见为由,向上级党委或组织部门“讨价还价J或以“不提拔某某不利于工作"相要挟,甚至在以后的日常工作中不

6、予以积极配合,以此號压,比起个人跑官要官来,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此外,“组织”跑官要官更具有危害性。“组织”跑官要官的成本皆由单位集体支付,或以“组织”的名义出面活动,打通关节,或用公款请客送礼,买通要害人物,或借公务(开会、汇报工作)假公济私,通融说情,主要领导亲自出马为其评功摆好,将一些相形见纟出的干部“推"上领导岗位。它严重扭曲了党的组织原则,践踏了党的干部路线,形成了错误的用人导向,助长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它冷了志士奉献之心,堵了人才报国之门,最终误了伟大的事业,损了人民的利益,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毁了党的执政根基。二、成因“组织”跑官要官现象的存在,不是偶然的,而是

7、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有人为因素,也有政策疏漏与体制缺陷;既有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主观因素的作用。1.单位小团体利益的影响。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有一定职权的单位,在一些地方或单位的纵向横向的比较过程中,他们希望能够多出几个有影响力的“大干部”,能够为他们打伞遮荫,以便将来“大树底下好乘凉”,求人办事有帮忙,于是单位上下齐心协力,一起把并不是某个职位最佳人选的人往上“推举”。小团体利益会产生巨大的内在驱动力,吸引团体成员自觉或不自觉地上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