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劳动预备制度难点及对策

推行劳动预备制度难点及对策

ID:44422916

大小:2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22

推行劳动预备制度难点及对策_第1页
推行劳动预备制度难点及对策_第2页
推行劳动预备制度难点及对策_第3页
推行劳动预备制度难点及对策_第4页
推行劳动预备制度难点及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推行劳动预备制度难点及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推行劳动预备制度难点及对策一、劳动预备制度势在必行1996年12月31日,政府颁布了一项新型的培训制度一一劳动预备制。其主要精神是依据《劳动法》和《职教法》的有关规定,自1997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新生劳动力就业前追加1〜3年职业培训和相关教育,使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后再进入就业岗位。这项制度是针对我国劳动者职业技能素质普遍较低,难以适应经济建设和科技快速发展需要而采取的一项有力措施。然而,六年多来这项制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推行。事实上,那些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除极少数进行了劳动预备制度培训外,绝大多数的毕业生不

2、是流入城市直接上岗打工,就是加入待业人员的行列中,他们的劳动素质和生存状况给社会带来了不少的问题和压力,如生产事故、产品质量、安全及失业等问题。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资料介绍,我国每年有1200万未能继续升学的中学毕业生,2002年参加了劳动预备制培训的城镇毕业生只有110万,这一数字还是几年来最好的情况。为什么一项利好的政策得不到有效推行、贯彻劳动预备制度的难点在哪里、如何才能有效推行这项制度,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认真思考的问题。二、贯彻劳动预备制度的难点1.缺乏就业准入控制理念和与劳动预备制度相配套的政策培育一支良好的劳动

3、力队伍主要是由中等职业教育机构来承担的,经济发达的国家无一不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如欧盟15个国家中,有11个国家的中等职业教育比例超过50%;日本、新加坡,其中等教育的主体也同样是高中阶段的职业教育。新加坡政府明确规定,学生经10年基础教育后必须进行分流,20%的学生继续升入普通高中学习,70%的学生则进入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接受职业教育。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无论在规模、质量、管理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都相当滞后,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对过去僵化的教育体制进行了改革。通过教育体制的调整,我国中等职业技

4、术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据资料介绍,到1990年底,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已发展到1.6万多所,在校生超过600万人。高中阶段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和普通高中的招生数之比已接近1:lo然而到了2002年末全国技工学校仅剩3075所,在校学生153万人。这一统计数据表明,短短12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下降了80%o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各类职业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工严重缺乏。事实表明,我国职业技术工人奇缺的格局已成为制约企业竞争力、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近几年来,我国政府过多地强调了高校的扩招和普通高中的扩大,对原本就受鄙视的中等职

5、业教育仍没有相应的扶持政策。这种政策的趋动使得社会上的传统教育观念再次升温:一些望子成龙的初中毕业生家长们一心要自己的子女报考高中,尤其要挤进重点高中;高中毕业生则在千军万马挤“高考独木桥”中苦苦拼搏;而中等职业学校几乎无人问津。这类学校在生源严重缺乏、办学条件愈来愈差的状况下,教育资源在迅速流失。其中,除极少数职校在兼并的浪潮中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外,大多数技、职校都陷入了难以维继、甚至关门的困境。2•传统的职教办学模式不能适应劳动预备制度的培训需要对每年1200万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进行劳动预备制度培训,现存的职校似乎是可以

6、利用的资源。然而,用新时期对职业学校的要求来衡量,其办学模式是很难适应劳动预备制度要求的。长期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大都是按照"投入以政府为主、办事以学校为主、管理以教育部门为主”的模式运行。这种办学模式最大的弊端就是“权责分离”,在这种管理体制下,职业学校应有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有的职校在教育内容和方式上还模仿普通教育,甚至与普通高中拼升学率,致使一些职校毕业生陷入“文化不如普高生、技能不如学徒工、种地不如老子、养猪不如嫂子”的尴尬境地。劳动预备制度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出能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新生劳动者。换句话说,各行各业需要什么样

7、的劳动者,培训学校就要按照“市场”需求,生产出使用户满意的“产品”来。在这种培养目标下,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和思路、管理体制和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职业教育都是完全不相同的。因此,按照传统的职教办学模式开展职业培训工作,是不能实现劳动预备制的培训目标和要求的。三、进一步推进劳动预备制度的几点建议1•加大劳动预备制度的宣传力度,强化就业准入控制理念通过宣传要使社会公众、尤其是制定政策的行政领导和相关人员,真正认识到劳动预备制度与就业准入控制之间、劳动后备军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必然关系,要把劳动预备制度的推行提高到科教兴国的高度来认识。在宣传工作中

8、还要引导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人才观和就业观。要大力宣传职业培训成才的成功案例,使年轻的劳动后备人员认识到职业培训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引导他们自学走向职业培训之路。2•加强管理,建立全国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