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框架与汉语习语翻译策略

文化框架与汉语习语翻译策略

ID:44423223

大小:80.1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2

文化框架与汉语习语翻译策略_第1页
文化框架与汉语习语翻译策略_第2页
文化框架与汉语习语翻译策略_第3页
文化框架与汉语习语翻译策略_第4页
文化框架与汉语习语翻译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框架与汉语习语翻译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化框架与汉语习语翻译策略摘要:习语是更是文化传播的载体,读者要读懂译文就要对源语言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本文运用框架语义学对汉语习语的翻译展开研究,其中文化框架(culturalframe)是研究屮的核心概念。源语言与目标语言在文化框架上有时是一致的,有时交叉的,也有时是对立的。翻译习语的过程屮,译者要根据文化的异同,恰当使用框架重现、框架替换或调整、框架识解的策略。关键词:习语;框架语义学;文化框架;翻译1.引言认知语言学高度关注三个假设:语言能力不是天生的、语言是概念化的产物、语言认知源于语言的使用(Croft&Cruse,2004:l)o翻译本身就是一种认知活动,它与人的认知

2、经验和认识方式密切相关,因此认知图式或者认知框架在翻译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框架”概念源于lmore,1982年他发表了《框架语义学》(FrameSemantics),这是该理论形成的标志。框架可以是任何一个概念体系,概念之间相互关联,要理解体系中的任何一个概念,必须理解整个概念系统,同时任何一个概念的激活都会激活其他相关的概念(Fillmore,1982)O文化框架的概念体系更为复杂,更具有独特的语言色彩。习语是文化的产物,因此对习语的翻译不是件容易的事。框架语义学是一种理解语义学,对于明确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认知主体地位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为翻译本身就是对文本语义的理解、重现与识

3、解。本文主要从文化框架的概念入手,以不同色彩或动物来设喻的社会风俗的习语、来源于佛教的俗语、来源于历史、文学的习语的翻译。2.文化框架认知语言学将存储在大脑中的知识结构描述为心理意象(mentalimage),语言符号对这种心理意象起到导引(evoke)作用。Fillmore(1982)把这种知识结构称为认知框架,简称框架(Frame)o框架因文化而异,因语言而异。因文化而异的框架叫做文化框架,是某一文化特有的框架不同的文化有各自的价值观和风俗习惯,他们是构成文化框架的基础。文化框架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因此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对具有和同概念的词语也会因文化框架极其元素的差异导引出

4、不同的联想(朱晓莉,2011)o习语,具有非常明显的文化特征,因此习语翻译不是语言上对应互换的活动。习语中渗透着文化传统、信仰、价值观,在翻译既时既要弘扬民族文化,也要考虑与读者产生共鸣,因为翻译本身就是为读者提供的i种服务。3.翻译策略探讨许多学者已经在框架语义学与翻译的领域做了深入的研究,也已经发表了很多文献。汪立荣(2005)指出用框架理论探讨翻译,需要强调三点:框架的一致性、框架的一致性以及框架内各成分的协调性。刘国辉(2010)也提出了框架语义学对翻译的三个启示:认知图式、框架和识解。木文从认知图式入手,主要侧重于对框架重现、框架替换或调整、框架识解的翻译策略的探讨。3

5、.1框架重现框架同现指的是将源语言屮的文化框架与目标语对应的文化框架展现出来。这种策略的使用前提是习语的文化框架、意象和内涵都与目标语一致或对应。以下的五个例子都确当的使用了这一策略。1)浑水摸鱼Tofishintroublewaters2)火上加油Toaddoiltothefire3)隔墙有耳Wallshaveears.4)趁热打铁Strikewhiletheironishot.5)捧上天去Topraisetothesky(蓝纯1997:167)从以上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源语言和目标语的框架及框架元素都相同,他们的意义和用法也都一样。例1)用T[FISHTNTROUBLEWAT

6、ERS]来表达的[浑水摸鱼]的框架中所表达的“趁机谋取私利”的内涵;例2)用T[ADDOILTOTHEFIRE]来表达[火上加油]的框架所表达的“使事态恶化”的内涵;例3)直接使用[WALLSHAVEEARS]表达[隔墙有耳]的框架所表达的“有人偷听”内涵。例4)使用[STRIKEWHILETHEIRIONISHOT]来表达[趁热打铁]的框架所表达的“抓紧时间完成任务”内涵。例5)使用[PRAISETOTHESKY]来表达[捧上天去]的框架所表达的“极力吹捧”的含义。实际上他们都是对等的习语,所以文化框架可以直接重现。而H读者在认知和理解上不会有任何的困难。框架同现的策略侧重的是

7、语言和文化的共性,但一般情况下,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文化背景,由于文化框架和文化框架的元素不同,使用这一策略有时不很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要寻求其他翻译策略。3.2框架替换或调整隐喻是习语中最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根据Fillmore(1982),隐喻在认知语言学中叫做框架借用(frameborrowing)。在隐喻中,由于文化不同,相同的意象或元素所指代的寓意或内涵也会不同。在翻译屮,为了准确、简洁的翻译出源语言的隐喻内涵,采用框架替换或调整策略可以事半功倍表达出原文的寓意。当两个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