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参考范文1

文献综述参考范文1

ID:44423567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2

文献综述参考范文1_第1页
文献综述参考范文1_第2页
文献综述参考范文1_第3页
资源描述:

《文献综述参考范文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企业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也在不断改变。竞争优势将越来越不具有可保持性,企业战略需要针对瞬息万变的环境不断进行调整。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高度灵活、富有弹性、适应市场变革、对市场需求能够快速相应的动态柔性组织结构,成为了21世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趋势。一、前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知识经济如浪潮般涌现在面前,组织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化,组织结构出现了扁平化、柔性化的趋势。在这种环境下,组织面对着竞争环境变现出了一种“超竞争”的特征

2、,企业战略行为的“保质期”在不断的被缩小,战略的更新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在发展,在这样的高度多变的环境中,组织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混乱和高度的不确定性,这让组织的竞争优势荡然无存。在这样混乱和高度不确定性的新竞争环境里,某个产业或企业不可能再一直稳定并且长期存在,我们可以从二十一世纪以后全球范围的产业重组和企业结构及运行方式持续变化中可以看出。二、国外研究现状在动态环境中,组织的柔性化对企业的成败至关重要,人们对组织柔性的研究也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柔性的界定这一方面,比较有代表的是马斯查

3、克(Marschak)和尼尔森(Nelson),他们从三个方面界定了柔性:1•选择余地的大小,即最初的富有柔性的行动,使得企业在随后的一段时期内拥有更多的行动选择;2.边际成本,即富有柔性的工厂在转向新的定位时,往往需要较小的额外成本;3•边际期望利润,即富有柔性的工程在转向新的定位时,往往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或遭受较小的损失。随后,有关柔性的研究更是如火如荼。例如Thompsm对柔性专业化进行了剖析,认为柔性专业化意味着竞争性质的重大变化,意味着以横向合作竞争平衡取代新古典传统下不受约束的原子竞争;科利(

4、Correa)论证了制造系统的柔性、产出变动与不确定性的关系,探讨了汽车制造中的技术柔性与人力资源柔性等相关问题;陈豪尔(Che门hall)对制造柔性与组织绩效的测量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沃尔伯达(VdbM)对快速变化环境下的柔性组织的构建问题进行了讨论;佩吉尔(P嗣)利用多种方法对制造柔性与环境的不确定性进行了研究。国外关于企业组织柔性化研究的第一次大的突破当属迈克尔•哈默(MichaelHammer)博士于1990年提出的“业务流程再造(BPR)针对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以及传统企业组织理念的失效,迈克尔

5、•哈默富有创造性地提出了打破旧的以劳动分工理论为指导思想的僵化的组织形式的束缚,通过建立业务流程团队,以“流程导向”替代原有的“职能导向”的企业组织形式,从而可以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顾客的需求信息做出快速灵活的反应。在建立跨组织的业务流程团队的过程当中,人们逐渐发现团队中的交流、学习与知识共享显得日益重要。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彼德•圣吉(Peter.Sen呼)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以系统的观点讨论了个人及组织生命、以及学习型组织组建的艺术及实务。然而,面对如此复杂多变的环境,如果企业只是被动地来适应

6、环境是不够的,企业还应该发挥主动性,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正是从这一点出发,皮特斯T(Pcters.T)又进一步提出了“创新型组织”的概念,指出了创新不应该只是依靠个人的灵感,而需要在组织当中保证创新活动能够被鼓励、发现以及实施。除了学术界之外,国外的一些咨询公司以及企业界人士也在探讨新形势下的企业组织趋势问题。例如,安达信咨询公司(ArthurAndersen)与经济学家情报社(E1U).IBM咨询公司(IBM)等合著的《未来组织设计》一书,通过对全球35()多家跨国公司高级主管的采访,勾勒出了21世纪企

7、业组织的远景;英荷壳牌公司董事阿里.德赫斯(AriedeGeus)通过管理实践,在其著作《长寿公司》中提出了“宽容型公司”的组织理念等。三、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对柔性问题较早的研究由陈荣秋(1994)教授等人开始,他们在企业生产系统、组织系统、财务系统、技术系统和个体柔性以及提高企业柔性的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刘曙光(1996)研究了生产系统的制造柔性测量问题;汪伟(1999)提出和建立了企业整体柔性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同时就框架中的一些关键要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龚代华(2001)着重研究组织管

8、理系统的柔性,建立了组织结构柔性的概念和度量方法;杨伟(2004)提出了基于信息的组织结构柔性定义,对组织结构柔性进行了度量,提出了提高组织结构柔性的途径。原海英、黄明知、吴兵(2005)在“柔性、投资与绩效的辨证关系”指出,投资柔性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绩效,但是投资只是获得柔性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有效的管理技术、人力资源、业务流程、营销、财务等多方因素集成的适度柔性才能获得理想的绩效。投资和绩效的平衡是企业进一步投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