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登高》平仄分析

杜甫《登高》平仄分析

ID:44429935

大小:79.6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2

杜甫《登高》平仄分析_第1页
杜甫《登高》平仄分析_第2页
杜甫《登高》平仄分析_第3页
杜甫《登高》平仄分析_第4页
杜甫《登高》平仄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杜甫《登高》平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杜甫《登高》平爪分析杜甫的《登高》是其诗作中的名篇。全诗原文如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來。万里悲秋常作客,冇年多病独背台。艰难苦恨繁箱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当为古今七言这是杜甫在大历二年(767),也就是他去世的前三年所写的一首著名的律诗。对这首诗历来评价很高,杨伦在《杜诗镜诠》里称此诗是“杜集七言律第一”,胡应麟认为这样的评价尚不能体现此诗的重要地位,所以他在《诗薮s6u》中更说此诗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杜市不仅在我国诗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他木人就有“诗圣

2、”的矣称他的诗有“诗史”的美誉。文学史家无一例外地称赞其诗作在思、想性、艺术性诸方面有极高的造诣,他也曾多次提到自己对诗艺的不懈追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冇神”(《奉赠帖左丞丈二十二韵》),“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并承认自己已达到“诗律群公问”(《寄沈八丈》),“晩冇渐于诗律细”(《遣闷呈路十九曹长》)的程度。那么其诗之“有神”在什么地方?群公问他的诗律乂是指什么?他觉得口己“诗律细”,又细在何处?为什么评价会如此Z高呢?历代有许多文学评论家进行过很多有意义的讨论。我们不想过多地重复

3、,只是想换一个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将从平仄、节奏、音型、意象四个角度对《登高》i诗进行剖析,來看一看杜甫运用诗律的精妙Z处。一、平仄这是一首仄起平收的七言律诗,按照标准的七言律诗的格式,其平仄规律如下:LU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XXX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把原诗的平仄的实际与这个典型的标准格式的平仄対照一下,就会发现,原诗有儿个地方的平爪与这个标准格式不一致,它们主要出现在第一联(首联)和第三联(颈联)。第一联中不一致的是“风”、“猿”、“渚”、“

4、沙”,第三联不一致的是“百”和“多”,而第四联(尾联只有一个字与标准格式不同,即“潦”字,第二联(颔联)则与标准格式完全一致。这样全诗的具体平仄格式如下: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先分析笫一联,我们可以推想:杜甫在背高之前,其心情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心情很好,要借登高來欣赏自然美景;一•种是心情不住,要借登高來消除悲愁烦恼。然而登高以后看到的却是一幅浓郁的秋景,给人一种悲凉之感。如果他登高之前的心情是好的,那么登高之示看

5、到这幅悲凉景色,心情一下了发生了巨大变化反Z,如果登高前的心情不好,那么登高后不仅没能消除悲愁烦恼,反而侑所增加。因此,可以说,登高前的I」的和登高后的效果极不相同,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力。为了表现这股巨大矛盾力杜甫除了采用其他的艺术手法之外,首先就使平仄发生了一点变化。这就是笫一联的平仄与标准格式不同的原因。此诗的前两联◎景,后两联抒悄,写景和抒悄之间显然存在着一个转变,而第三联就处在这个转变的交点上,这一联同时乂处在“起、承、转、合”的“转”上,为了体现这个转变,这联的平仄格式与标准格式有一点出入也就十分口

6、然了。然而,以上平仄同标准格式不同的地方,都没有超越律诗的规定,也就是说,是律诗的规律允许的。这就表明,杜甫一方面严格按照律诗的要求去写诗,另一方面乂在规律允许的范围内作i些适当的调整,而这些适当的调整乂刚好和诗作表现的思想感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二、节奏作为表现手法Z—的节奏,在七言律诗中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冇“四三”式、“五二”式、“一六”式、“二五”式等等,不一而足。优秀的艺术作品必然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作为艺术表现形式之一的节奏也将同思想感情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一般地说,相同的节奏反映着相同的思想

7、感情,不相同的节奏则反映着不同的思想感情。因此,对于优秀的诗作来说,当思想感情发生变化时,作为表现手法之一的节奏也将发生变化;反之,当节奏发生了变化的时候,也就昭•示了思想感情的变化。同理,如果一首诗的节奏H始至终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也就预示着思想感情没有变化,1徂「L如果一首诗的节奏没有变化的话,会给读者一个单一而枯燥的感觉。那么,杜甫的《登高》是怎样处理节奏的呢?阅读一下原诗,我们就会发现全诗的八行诗句的节奏都是“四三式”,这就说明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前后基本一致,变化不大,虽然前两联写景示两联抒情,但情

8、景和依,情因景生,写景时没有忘悄,抒悄时也没有忘景。但我们说变化不大,并非没冇变化,仔细阅读原诗,我们可以发现前两联的节奏是“二二二一”型,而到了笫三联,诗句节奏却发生了一点变化,可以读作“二二一二”型,而第以联最后三个音节结合得不象前面的那么紧密,其节奏可以理解为“二二”型,可知这首《登高》的节奏在无人变化屮也存在着小的变化,而这种节奏的变化正好发主在由写最和抒情交接的地方,使询两联的写景和后两联的抒情在节奏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