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志强(论文)修改

杜志强(论文)修改

ID:44430072

大小:119.28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9-10-22

杜志强(论文)修改_第1页
杜志强(论文)修改_第2页
杜志强(论文)修改_第3页
杜志强(论文)修改_第4页
杜志强(论文)修改_第5页
资源描述:

《杜志强(论文)修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毕业设计(论文)孔孟思想的体现——大学生教育以人为本学院文学院年级专业2012级汉语言文学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专业负责人答辩日期燕山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学院:教研室:学号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课题题目孔孟思想的体现——大学牛教育“以人为本”来源主要内容孔孟思想历来是我国乃至世界所遵循倡导的主流思想,它的形成发展对于当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但是我国目询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上过多的依赖“尊师重道”“以社会为本”“以物为本”的传统教冇理念,忽视了人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高校在思想政治教冇方面进入一个课区。所以本文将针对我国口前

2、人学牛的实际需要,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并对其科学内涵、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大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工作思路做了简单的分析与思考,以期待对大学牛一的健康发展有所帮助。基本要求参考资料周次1—4周5—8周9—12周13—16周17—18周应兀成的内容指导教师:教研室审批:说明:如计算机输入,表题黑体小三号字,内容五号字。本任务书一式三份,教务科、教师、学生各执一份。摘要孔孟思想历來是我国乃至世界所遵循侣导的主流思想,它的形成发展对于当前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但是我国目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上过

3、多的依赖“尊师重道”“以社会为本”“以物为本”的传统教育理念,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而进入一个误区。所以木文将针对我国目前大学生的实际需要,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并对其科学内涵、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大学生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工作思路做了简单的分析与思考,以期待对人学生的健康发展有所帮助。关键词:大学生;孔孟思想;主体性;以人为木目录摘要I第一章绪论1(-)课题背景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第二章“以人为本”理念的科学内涵3(-)“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含义3(-)“以人为本”的教育

4、理念3(三)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中的“以人为本”3第三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必要性12(一)高校德育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25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弥补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足的客观需要2522•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是适应当代大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本质要求2533.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目标和现实状况,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人为本”253(二)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14(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15第四章高校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16(一)应重视学生在思想工作系统中的主体地

5、位251.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幸福、自由、尊严和终极价值联系起来,关注学生的生存、发展和根本利益的实现2582•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和自由,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精神世界的变化20(二)要创建“以人为本”的良好思想政治教育环境23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231.创建新型的校生关系23结论27参考文献288致谢300第一章绪论(一)课题背景孔子的思想核心之i是“仁”,孟子也提出仁政学说和一•系列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便是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得淋漓尽致,根据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

6、都是具有主体性的人,都是教育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体性有机构成的复杂整体。I但是长期以来,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主动作用,受教育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和客体,更多的是强调其被动和接受的地位。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照,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应提倡和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把人作为主体和口的,而不仅仅看作是教育的客体和被改造的对象,把人作为教育的本质而不是单纯的结果。“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既是要发挥教育者的主体性,乂要发挥好受教者作为教育对象的

7、主体性。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以社会为本”、“以物为本”的理念,坚持好“以人为本”,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主体性都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高度尊重,才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良好的效果,是当前破解思想政治教冇难题的关键。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高校德育基本上是坚持“以社会为本”的,主耍表现为重集体利益轻个人利益,重全面发展轻个性发展,重思想政治教育轻知识能力培养,重精神激励轻物质鼓励。从发展的眼光以及中国当时的现状看,在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万物待建,实施

8、以"以社会为本”的高校思想教育模式,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且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了无数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但口前我国已全而进入建设小康社会,向中等发达国家快速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