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材,新理念;明策略,育乐感

老教材,新理念;明策略,育乐感

ID:44432686

大小:2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2

老教材,新理念;明策略,育乐感_第1页
老教材,新理念;明策略,育乐感_第2页
老教材,新理念;明策略,育乐感_第3页
老教材,新理念;明策略,育乐感_第4页
老教材,新理念;明策略,育乐感_第5页
资源描述:

《老教材,新理念;明策略,育乐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老教材,新理念;明策略,育乐感伟大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文盲不仅指不能阅读文字,也指不能阅读音乐”,虽然不会识读乐谱也能唱歌、欣赏音乐,但“具备识读乐谱能力的人将比没有这种能力的人掌握更多的音乐文化”。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识读乐谱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扫盲的基础,也是学习音乐文化的重要工具,更是音乐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正了识读乐谱的表述,不再是模糊的“巩固、提高识读和运用乐谱的能力”,而是提出明确的程度标准:“具备识谱能力,能够比较顺畅地识读乐谱。”不仅如此,还特别指出:要在音乐听觉感知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

2、实践活动中运用乐谱;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一句话:通过识谱培养乐感。以下就以苏少版第七册(2003版教材)为例,谈谈如何贯彻识谱教学的新理念,如何在识谱教学过程中选用合适的策略培养学生的乐感。为方便起见,本文采用简谱。一、听、视、唱结合,在识谱教学中培养“唱名音程感”识读乐谱是一个复杂的、多种感官协同作用的过程,至少包含三个心理过程:一是视觉反应的过程,即用眼识别乐谱(音符、音位、节奏、记号等)的过程;二是听觉反应的过程,即从听觉的卬象中“检索”岀相应的音高和节奏的过程;三是动作反应的过程,即指挥发声器官或其他动作器官进行唱或动的过

3、程。从“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的理念出发,听觉反应是最具音乐本体特征的,是识谱教学的关键,否则识谱就沦为没有音准和节奏的“念谱”。如何培养学生的听觉反应?“唱名音程感”的培养是冇效途径。何谓唱名音程感?通俗地讲就是感知唱名上升或下降的精确距离的能力,它是乐感的重耍组成部分。坚持听、视、唱结合的策略,坚持大量的、长期的“唱名模唱”和“唱名背唱”,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唱名音程感”,从而培养学生的乐感。比如在本册第八单元《踏雪寻梅》的教学中,可以这样培养学生的唱名音程感。1•播放学生熟悉的《铃儿响叮当》,关注“叮叮当”铃声部分音乐。2•

4、播放《踏雪寻梅》歌曲中的铃声部分,并出示乐谱,顺势跟琴视唱曲谱。3•踏歌寻音,听乐填空。A.B.聆听音乐、观察谱面、哼唱旋律,视、听、唱结合的策略,唱名音程感的有效培养,均在本设计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并且显得丰富多彩、趣味盎然。从聆听熟悉的歌曲入手,唤起学生的音乐记忆,接着进一步聚焦到333

5、333丨这一铃声动机,再过渡到新歌的铃声动机3550

6、2550I3550

7、1i10

8、,同时出示曲谱,视谱哼唱,学生的视觉反应、听觉反应、动作反应均得到了训练,初步完成了听、看、唱的结合。不仅如此,在接下来的“踏歌寻音,听乐填空”环节中,听、视、唱得到更高层次的结合。3(

9、6)与35的对比聆听、辨别,进一步指向了唱名音程感。(i)・7与的聆听、辨别,把本曲的最高音与最低音进行有意识的提示,同时,6i三个音的音位也得到了过程性的复习与确认。可以说,这一组“组合拳”,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动觉,温习、发展了学生的音位识别能力、唱名音程感、演唱发声能力及对比辨别能力,看似平实,却山于因势利导,达到了聚焦音乐、培养乐感、推陈出新的效果。二、动趣相伴,在识谱教学中强化节奏体验节奏反映了音乐声音的时间属性,是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认识、表现各种节奏符号,是识读乐谱的主要内容之一。学生对于节奏的识记与反应即节奏感,它是乐感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10、。现代研究表明,音乐的节奏起源于身体的脉动,因此在识谱教学中,我们应该遵循节奏的这一本源性特点,采用动趣相伴的策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儿童节奏感的培养,首先是进行恒拍的体验。儿童恒拍的建立,是由外而内的,从人肌肉的、明显的、鲜明的动作到小肌肉的、相对隐蔽的、内敛的动作,直到进入内心的感受。带领儿童体验恒拍时,重要的是不但要能够让儿童从动作上感觉到,而且能够从声音上听得到,即使在歌谣或歌曲有休止、停顿时,稳定的节拍也不停止,使儿童体验连续、均匀的节拍运动。不仅如此,恒拍的体验与建立应贯穿于学习音乐的始终,整个屮小学阶段都要重视这个问题,所以学生在演唱、视唱、念

11、打节奏之前,要给予恒拍的提示,平时要注意连续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念打,这对培养学生的恒拍是很有效果的。比如这样一条节奏谱:教师首先要给出恒定的、完整的速度,耍求学生按节奏谱,按老师的速度提示用手拍击。这条节奏看似简单,但是单一类型的节奏反而不容易稳定而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拍击速度容易越来越快。难怪江苏省民乐团团长、著名指挥家王爱康先牛在•次排练讲座中由衷地感慨:从排练的经验来看,连续的八分音符是最容易站不稳的。成人乐I才I尚且如此,何况是中小学生?怎么办?杨立梅教授在柯达伊音乐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上专门为上述节奏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O1・学生按谱按给定速度拍

12、击。2•给本节奏谱加上节拍重音,要求学生手拍节奏、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