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教案

《6.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教案

ID:44440778

大小:4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2

《6.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教案_第1页
《6.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教案_第2页
《6.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教案_第3页
《6.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教案_第4页
《6.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6.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6・2黄土高原一一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让学牛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并対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2.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3.讣学生理解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4.让学生认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认识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德育

2、目标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Z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教学难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教学方法导学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教具准备1.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软件。2.挂图或投影片一一黄土高原的位置,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图。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有960万kn?的陆地面积。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景观不同。下面我们看一段电视片断(播放黄土高原的电视片)看一看这是什么地

3、形区,主要地貌有哪些?(黄土高原地貌有黄土嫄、黄土節、黄土梁)引出新课。板书:黄土高原一一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讲授新课]教师出示挂图或投影片一一黄土高原的位置。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然后教师可根据有关资料把黄土高原给学生简单介绍。板书:一、黄土高原承转过渡: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跨越了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別的地方没有?请同学看课本

4、第23页信息传递,分组讨论,寻找答案。学生分析讨论后教师通过提问来了解情况,然后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有“风成说”“水成说”“风水雨相说”。其屮,“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其证据是:1•“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來的。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來越细”说明带來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3.“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说明黄土不是

5、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4.“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來的。板书:二、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承转过渡:同学们,我们从电视片“黄土高原景观”屮可知黄土嫄、黄土训、黄土梁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三种不同的类型同吋也显示了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教师可把三种地貌给学生简要介绍)为什么会这样呢?板书:三、水土流最失严重的地区(一)黄土髙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板书)首先让学生阅读书本P22页,寻找水土流失的原因,进行分组讨论,然后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帮助他们进行归纳总结。1.自然因素主要

6、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快,对地面物质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黄土丘陵区,地面坡度大部分在15°以上,有的达30°,坡长一般100米〜200米甚至更长。每年每公顷流失25吨~100吨,甚至225吨以上。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剧了水土流失。③地面物质组成。黄土高原几乎为黄土所覆盖,黄土多为风积物,土体疏松、多孔隙,垂直

7、节理发育,干燥时较坚硬,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侵蚀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牧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强。为了使学生对这个问题认识的更清,可向学生展示“同等降雨量、不同植被下的水土流失”的图片,讨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在读图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三点:①三个实验屮植被状况差异;②烧杯内水量多少;③烧杯内沙土的情况。从而得出: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水土流失状况相对就不会特别严重。2.人为因素分组讨论认识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这段对话表面上看

8、起來是矛盾的。因为男孩的意思是“千沟万壑造成水土流失”,而女孩却认为“水土流失造成千沟万壑”。实际上这两个孩子的话都有道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