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

中考语文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

ID:44441421

大小:369.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0-22

中考语文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_第1页
中考语文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_第2页
中考语文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_第3页
中考语文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_第4页
中考语文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考语文专题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选取短小精悍,有教育性、趣味性、有相对完整情节的文段。如:求学、做人、为官、人物传记、人物故事等一、课外文言文选文特征考点聚焦1、虚词的辨认(往往结合课内的文言虚词的句子及用法)2、文意理解(文章主旨理解,人物性格品质概括,事件前因后果分析等。)3、概括中心及开放性试题。(评价、看法、感想、启示等。)二、命题特点三、解题步骤、技巧指导课外文言文的实词理解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实词。(一)分析标题及选文的出处: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从出处可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二)结合注释速读课

2、文: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没注释的迅速从学过的文言文中寻找依据。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地名、官职名、年代、人名、称号保留。1、课内学过,学会迁移。调动头脑中储存的文言词汇,想一想在哪篇课文中学过,是什么意思,它还有哪些解释,在这里怎么解释最合适。2、依据前后文推断一是与现代汉语比较,掌握文言词义。二是通过分析字形,掌握文言词义。三是结合利用成语,掌握文言词义。(三)浏览文后题目,回归文段。如虚词的辨析,往往与课内的虚词作比较,可首先确定课内句子的用法,将用法套入另一句话中,看看是否适用。答题时要注意整合要素:1、根

3、据不同文体理清基本要素。2、从所选文段中摘录或概括出试题所要求的回答的内容。3、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文中所写的人、时、地、言、事、情等信息。(四)文段理解题紧扣题目、仔细答题: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

4、,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选自《厚德录》)训练题(一)、加红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子丐于途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B、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其如土石何C、孝基徐察之公将鼓之D、尽以家财付孝基弗敢专也,必以分人(二)、读完本文后,请你对张孝基作出评价并指出依据。D心地善良,见妻弟乞讨,顿生怜悯并积极给予帮助;助人有方,让妻弟灌园管库,在劳动中促其转化;为人厚道,把全部财产归还给悔过自新的妻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元祐①初,山谷②与东坡、钱穆父同

5、游京师宝梵寺。饭罢,山谷作草书数纸,东坡甚称赏之。穆父从旁观曰:“鲁直之字近于俗。”山谷日:“何故?”穆父曰:“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山谷心颇疑之,自后不肯为人作草书。绍圣③中,谪居涪陵④,始见怀素⑤《自叙》于石杨休家。因借之以归,摹临累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与元祐已⑥前所书大异。始信穆父之言不诬⑦,而穆父死已久矣。故山谷尝自谓得草书于涪陵,恨穆父不及见也。(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注释】①元祐:宋哲宗赵煦年号。②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下文的“钱穆父”、“石杨休”都是人名。③绍圣:宋哲宗赵煦年号。

6、④涪陵:地名。⑤怀素:唐代大法家,以善“狂草”出名。存世书迹《自叙》对后世影响很大。⑥已:同“以”。⑦不诬:不假。训练题(一)、加红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鲁直之字近于俗甚矣,汝之不惠B、因借之以归可以为师矣C、而穆父死已久矣呼尔而与之D、得草书于涪陵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二、文意理解。(1)文中“”、“”两个字鲜明地表达了山谷对穆父之言的看法。(2)山谷草法从“近于俗”到“下笔飞动”,是哪三个重要原因促成?请根据文中信息概括。D疑信(1)钱穆父的批评、指点(2)得到了怀素的《自叙》帖(3)自身的努力廷尉天下之平顷之,上行出中渭桥①,有一人从桥下

7、走出,乘舆②马惊。于是使骑捕,属廷尉③。释之治问。曰:“县人④来,闻跸⑤,匿桥下。久,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此人犯跸,当⑥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⑦也,一倾⑧而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注释:①中渭桥:渭桥中间。②乘舆:皇帝所乘坐的车子。③廷尉:官名。④县人:外县人。⑤跸: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

8、止通行。⑥当:判罪。此为判决书(廷尉奏当中的当)。⑦平:公平。⑧倾:倾斜。(一)、加红虚词的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