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文化厚重之城打造中原文化高地

建设文化厚重之城打造中原文化高地

ID:44467257

大小:2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22

建设文化厚重之城打造中原文化高地_第1页
建设文化厚重之城打造中原文化高地_第2页
建设文化厚重之城打造中原文化高地_第3页
建设文化厚重之城打造中原文化高地_第4页
建设文化厚重之城打造中原文化高地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设文化厚重之城打造中原文化高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建设文化厚重之城打造中原文化高地编者按:日前召开的全市全面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暨文化强市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许昌打造成崇德向善之城、文化厚重之城、和谐宜居之城,尤其是提出打造文化厚重之城,坚持把城市的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用建筑风格提升城市品位,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市魅力,用文化生活提升城市气质,打造中原文化高地,建设中原文化强市。这一目标的提出,即刻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打造文化厚重之城必将极大提升许昌的城市魅力和吸引力。文化厚重之城的内涵有哪些?如何加快建设文化厚重之城?为此,本期《新闻圆桌》特意邀请我市文化主管部门负责人、主要

2、媒体负责人和文化界知名专家,对文化厚重之城建设进行解读。文化厚重之城的内涵与特质主持人:您认为文化厚重之城的内涵有哪些?您是怎样理解文化厚重之城的?孟照阳:近期召开的全市全面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暨文化强市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深入开展“六大行动”,把许昌打造成崇德向善之城、文化厚重之城、和谐宜居之城,非常鼓舞人心,必将极大提升许昌城市魅力和吸引力。我认为文化厚重之城的内涵必须包括这么几个方面:城市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遗存丰富,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城市文明彰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文化新闻出版市场繁荣发

3、展,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尤其要倡导全民阅读,构建“书香许昌”,培育城市典雅气质,让这座古韵新城由内而外发出璀璨的智慧光束。刘革雨: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精、气、神”,是城市的灵魂。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涵底蕴不是说它有多美、规模有多大、有多么著名,而是说这样一座城市应该是一种或多种文化的发源地、聚集地,构成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果一些原来颇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被“千城一面”了,那么还有什么城市特色而言呢?建设文化厚重之城,我认为就要凸显许昌特有的历史文化特征,紧紧抓住时代机遇,以文化对接产业,把资源变成资产,

4、大力发展城市建设,在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打造一个个“文化地标”,让三国文化、钧瓷文化、生态文化、姓氏文化逐渐叫响海内外。马炎心: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个社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文化之于城市,是历史记忆,更是现代时尚;是精神价值,也是发展方向。近几年里,许昌的经济建设快速健康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和增长速度稳居全省前列,在这种情况下,文化建设必须与之相适应。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厚重之城的目标,将城市文化摆在重要位置,强力推动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显示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充分的文化自信,非常及时,

5、非常务实,非常有远见。我认为,建设文化厚重之城,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即增加文化产品数量和提高质量;通过两种途径,即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好三项工作,即用建筑风格提升城市品位,用人文精神增强城市魅力,用文化生活打造城市气质;实现两个目的,即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为经济发展提供永不衰竭的文化支撑、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为此,历代许昌人已经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们的任务是在此基础上做得更多、更快、更新、更好。王海升:所谓文化厚重之城,简言之,即城市文化丰厚、庄重,文化积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城市是人

6、的城市,人是城市的生命,而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有独特的精神文化。城市文化最核心、最集中的表现还是城市的人文精神。所谓文化厚重,就是不浅薄、不轻浮。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如同一首隽永的诗、一坛陈年的酒、一本经典的书,让人永远都读不完、品不尽、看不够,滋养涵育着一代又一代城市人的心灵,表现在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建设文化厚重之城的优势与短板主持人:许昌建设文化厚重之城有哪些优势?目前还存在哪些短板?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孟照阳:许昌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地上地下文化遗存非常丰厚,享有“魏都”

7、“钧都”“花都”“药都”“烟都”和“中国三国文化之乡”“中国钧瓷文化之乡”“中国蜡梅文化之乡”“烟草文化之乡”的美誉。全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812处,建设文化厚重之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短板,主要表现在“五个不相适应”:一是文化形象与“三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还不相适应,文化特色不够鲜明,特别是还缺少能够体现三国文化、中原文化特质,具有地域代表性的文化地标;二是文化供给与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文化产品和服务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广大农村、低收入群体的文化服务还有待加强;三

8、是文化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文化设施还不够健全,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还偏低;四是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与许昌在河南的区位、地位优势还不相适应;五是文化的活力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文化体制改革任务还很艰巨,新兴文化业态开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