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雨霖铃导学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雨霖铃导学案

ID:44489718

大小:68.0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2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雨霖铃导学案_第1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雨霖铃导学案_第2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雨霖铃导学案_第3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雨霖铃导学案_第4页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雨霖铃导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专题:雨霖铃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一语文学科学案章节课题:《雨霖铃》【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柳永的生平。2、体会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3、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学习重难点】体会木词的意境和艺术表现手法。【学习过程】b【看作者】柳永(约987——约1053),词人。原名,字,福建崇安人。因排行笫七,世称,乂曾任屯田员外郎,世称o他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新乐府(慢词),受到广人市民的欢迎。他的词风行一时。当时流传着“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代表作有、o&【看题目】《用霖铃》,词牌名,源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麻,玄

2、宗北还,一路凄I何沥沥,风用吹打皇莺的金铃上。玄宗触景生怙:,其是思念贵妃,遂作《雨霖铃》一曲,以寄恨焉。®【看注释】补充: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作者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万分。这首词就集中地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看内容】一、从整体上看,《雨霖铃》这首千古名词,通篇是围绕哪三个字构思、的?按什么顺序展开?二、体会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1、通过意象领会“借景抒情”(1)、词的上、下片分别写了哪些景物(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

3、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请大家思考这些景物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3)、找出词中直接抒情的语句。2、通过具体的词句深入领会“情景交融”(1)讨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來为人传诵,甚至有人拿它来代表柳词。这两句词中的典型景物在我国民族文化传统中有何特殊意义?词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怀?(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此句屮“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三种景物和词人的愁绪有何关系呢?《声声慢》学案【学习目标】1、诵读全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甜读赏析,学习本词寓情于景,层层渲染的写作手

4、法。【学习重点】理解这首词的含义,并站位它的语言风格。【学习难点】体会李清照这首词所表现岀来的艺术风格以及它的思想悄感。导读一、走近作者,知人论世。1.李清照,(1084-约1151),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父亲李格非很有学问,母亲王氏知书能文,文于气氛浓厚的十人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公元1101年,李清照18岁吋和太学牛赵切诚结婚。纶活优裕,与丈夫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2.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示(1127年)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南逃,重新立国,史称南宋。从此,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夫妻

5、二人被迫逃离山东青州故乡,仓皇南渡到建康。二年后,(公元1129年8月18II)在赵明诚奉诏赴湖州太守任的途屮,因屮暑不治身亡。此示,李清照孤身一人,同南渡流亡的难民一样,漂泊在杭州、绍兴、台州、温州、金华一带,始终无安身之所,过着动荡无定,孤苦伶仃的寡居纶活,最后在颠沛流离中死于杭州。3.前期悠闲的少女和少妇生活使她前期的词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如《醉花阴》;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含蒂深沉,多写其悼亡Z悲、故国Z思和亡国Z痛,如《菩萨蛮》、《武陵春》、《声声慢》等。《声声慢》是李清照震动词坛的名作

6、,作者也因此被巻为婉约派正宗词人。4.清代沈谦赞叹婉约派词家二李“极是当行hdng本色”,“词家二李”指的是_南唐后上李煜和南宋时期的李清照。清代王士女累lei将号易安居士李清照)与辛弃疾(字幼安)并称为“济南二安”。(二)本词写作背景:《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部是冷

7、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冇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导思1、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为全词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词人在寻觅什么,反复品读,体会木句的表达效果。2、“三杯两盏淡洒,怎敌他、晚来风急!”传达出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I口时相识。”“I口时相识”的雁触动了词人怎样的情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思?(联系词人而期词作《一剪梅》中的句子來理解,“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冋时,月满西楼。”)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

8、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这一句描绘出词人怎样的生活状态?5、“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