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批评教育

怎样看待批评教育

ID:44496694

大小:29.55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2

怎样看待批评教育_第1页
怎样看待批评教育_第2页
怎样看待批评教育_第3页
怎样看待批评教育_第4页
怎样看待批评教育_第5页
资源描述:

《怎样看待批评教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怎样看待批评教育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新华小学黄瑞丽近年来,很多家长推崇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就是对孩子不要批评指责,而是多多鼓励,以一种积极的语言引导孩子。不可否认,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表扬、赞赏这些积极因素非常重要,它让孩子更自信。但是,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发现,在“你真棒”“你是最好的”激励声中长大的孩子越来越听不进去批评,而且年龄越大越明显。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赏识教育”?在当今教育中,是否还有“批评”的一席之地?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批评教育”的看法。一、赏识教育不是不能批评关于“夸孩子”,有一个

2、很恰当的比喻: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绝不能随意用。因为如果掌握不好标准、时间和剂量,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好学生、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但是,这种夸奖要客观、公正,有分寸、有原则、实事求是。就好比人家本来是个矮个子,你偏夸人家个子高,这就不是夸赞而是损人了。“赏识教育”不是不能批评。当孩子岀现错误时,批评是必须的,与赏识教育并不冲突。部分家长在教育中容易走极端,孩子成绩有进步,提什么要求都满足,出现了失误,就一顿劈头盖脸的批评。其实,聪明的家长会通过真诚、坦率和艺术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既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期盼,但是又

3、不苛求,让孩子保持放松的心态。作为家长,一方面要指出孩子的失误,另一方面也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家长的期望可以让孩子不断产生学习、进步的动力,激发孩子想进步的主观愿望。而家长的不苛求可以让孩子减负前行,更容易取得进步。二、什么情况下适合用“批评教育”1、对于有惰性、依赖心的孩子,宜用触动式批评法。即批评时措词较尖锐,语调较激烈;但绝不能讽刺挖苦、肆意辱骂。班级中有一名男生,生性懒惰,什么事也不以为然,怎么说都一笑了之,几次谈心之后,作用不大,于是我非常严厉的说出他存在的错误,一场暴风雨过后,学生好象清醒了许多,上课积极了,课下和我

4、走的更近了。这种方式,也是促进学生奋发向上的催化剂。2、对于自尊心较强的孩子,宜用渐进式批评法。即批评时对错误不“和盘托出”,而是逐步传达出批评信息,使对方逐步适应,逐步接受,这种方式不至于一下子谈崩,班级上的一些女生,特别是家庭娇生惯养的一些孩子,个性很强,几乎是说不得的,稍有不慎就会和老师搞对立,搞个小团体,的确让人头痛,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主张个别式的渐进式的批评方法,说时,也是要抓住重点,逐步深入,还要不时的观察孩子的心理反映,不可能一下就谈好,而是要经常性的谈心,直到她能耐心接受。3、对于盲目性大、自我觉悟性差,但易

5、于感化的孩子,宜用参照式批评法。即借助他人的经验教训,运用对比的方式烘托出批评的内容,使被批评者感受到客观上的某种压力,促其自我反省。三、批评教育要注意方式方法、1、批评教育要实事求是孩子有了缺点和错误,批评要及吋,态度要恰当。但批评时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成长情况,尊重孩子的人格;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恰如英分。不要抱着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对孩子无情地挖苦,甚至于打骂。过分严厉的训斥和一味的指责,超出孩子承受能力,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过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使孩子失去前进的勇气。一些孩子与家长情绪抵触,

6、关系紧张,有的甚至离家岀走,这与父母对孩子的批评教育态度和方法失当有直接关系。2、批评教育要建立在与孩子良好的情感基础上把孩子当成朋友,关系平等,相互尊重。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要想教育、帮助孩子,前提条件就是要赢得孩子对你的信任。有的家长太强势,在家庭中搞'一言堂',孩子没有发言权,有事都憋在心里,不主动和家长交流,这样的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最容易叛逆。如果父母与孩子情感相容,亲密无间,就算是批评,孩子都会认为这是父母对自己的爱,是为了自己好,因而乐于接受;如果父母与孩子关系不融洽,存有情感障碍,即便是对父母的表扬,孩子也会听着不

7、顺耳;对父母的批评,更会认为是在挑自己毛病,与自已过不去。这样,哪里还谈得上好的教育效果?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很好地爱孩子,多关心孩子,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3、批评教育要注意场合与时机。“假如批评一个人我会用电话,假如赞扬一个人我会用广播。”这是著名国外学者李•艾科卡关于批评的告诫。教师应根据学生犯错误的性质、程度选择适当的场合、时机开展批评。必须当场提出批评的,应及时批评;事态不严重的,也可以事后提醒,以达到既纠正了偏差,又防止了因小题大作而伤害被批评者自尊心的作用,从而给学生创造认识和改正错误的良好环境;性质

8、较为严重、影响较大或者带有普遍性的人和事,可公开批评,起到对全班同学“敲警钟”,以防止事态发展的作用。学生已经认识到个人的错误,并处于自责状态吋,可以用委婉的语气批评或事后批评;学生认为自己有理,而且抵触情绪特別强烈时,最好不要正面严厉批评,以免引起师生冲突,出现难以控制的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