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海县南辰中学2017届九年级中考最后一模历史试题

江苏省东海县南辰中学2017届九年级中考最后一模历史试题

ID:44502630

大小:468.8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2

江苏省东海县南辰中学2017届九年级中考最后一模历史试题_第1页
江苏省东海县南辰中学2017届九年级中考最后一模历史试题_第2页
江苏省东海县南辰中学2017届九年级中考最后一模历史试题_第3页
江苏省东海县南辰中学2017届九年级中考最后一模历史试题_第4页
江苏省东海县南辰中学2017届九年级中考最后一模历史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江苏省东海县南辰中学2017届九年级中考最后一模历史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2017历史中考模拟试卷一、选择题,请在下面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第1-10题,每小题1分,第11-17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右图所•示,居住这种房屋的原始居民是A.元谋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2.有位学者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o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A.出现了“白.家争鸣”的局而B.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11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3.右图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其中“御史大夫”的职权是A.监察朝廷百官B.协助皇帝处理政事D.任免各级官吏C.常管国家军事4.改变《史记》中记载的“上

2、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的局面,改进造纸术的是C.蔡伦A.屈原B.张衡5.右侧的钱币最能说明A.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向日本学习B.鉴真东渡对中日交流做出贡献C.古代日本深受唐朝文化的影响D.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经义6.“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为此,忽必烈推行①劝课农桑②《农桑辑要》③设“司农司”④建立行省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7.乾隆时,有人写到''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看了竞说:“加'浊'字于国号'清'之上,是何肺腑?”.自己和族人都被杀,还罪及师友。这反映了统治者A.设立军机处B.实行八股取士C.制造文字狱・D.设置厂卫机构8.“吾国I川千年大梦Z唤

3、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割台湾”“偿二百兆”源于哪次列强侵华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口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同治夷务》中写道:“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吋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19世纪屮后期的屮国持这一观点并付诸实施的是A.洋务运动B.百日维新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2.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指出:“一曰,须言之有物……八曰,不避俗语。”该言论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B.提倡民主,反对专制C.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D.提倡科学,反对愚昧3.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

4、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伟大传奇”是指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D.红军长征4.右图的塑像表达了人们对郑和的缅怀,缅怀的原因是他A.民族团结,永载史册B.航海壮举,促进交流C.祖国统一,丰功伟绩D.抵抗外辱,扬我国威5.右图反映的大会,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其召开的吋期A.抗日战争B.解放战争C.北伐战争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6.以下三幅图片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史实,请你根据三幅图片,确定一个研究主题A.全面内战爆发A.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C.战略大决战D.百万雄师过大江7.以下两幅宣传图片共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代主题是

5、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A.实行三大改造B.反抗美帝国主义侵略D.发展农业生产1.19世纪50年代一书,指出各种生物都是由一种或儿种原始生物通过自然选择,逐步发展演变而来的。对当时1比界产生影响的作品A.《海国图志》.B.《物种起源》C.《天演论》D.《共产党宣言》2.“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它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与人类的进步紧密相连。据此,你认为“中国梦”有误的是A.有别于近代主要西方国家的大国之梦B.同冷战时期苏联的大国Z梦基本一致A.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D.意味着中国对人类的贡献将越来越大二、非选择题(18题12分,19题12分,2

6、0题12分)3.“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1.)“家国一体”制度出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体现我国古代哪一相关制度?(1分)(1)分封制(1分)(2)家国情怀是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屮国便有

7、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用民族精神来救国。一一孙冲山1924年《国家建设•民族主义》甲乙(2)材料甲反应哪一事件后思想上的转变?(1分)「'为师夷长技”在中国近代救国道路中所实施的努力?(1分)材料乙孙屮山认为国人的''国家观念”有什么不足?(1分)孙屮山阐述上述思想目的(1分)材料乙中反应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哪一点?(1分)(2)鸦片战争(1分)洋务运动(1分)不足:缺乏民族精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