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语文学科笔试——诗歌鉴赏答题指导(三)

教师招聘语文学科笔试——诗歌鉴赏答题指导(三)

ID:44507771

大小:1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2

教师招聘语文学科笔试——诗歌鉴赏答题指导(三)_第1页
教师招聘语文学科笔试——诗歌鉴赏答题指导(三)_第2页
教师招聘语文学科笔试——诗歌鉴赏答题指导(三)_第3页
教师招聘语文学科笔试——诗歌鉴赏答题指导(三)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语文学科笔试——诗歌鉴赏答题指导(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师招聘语文学科笔试——诗歌鉴赏答题指导(三)教师招聘考试语文学科笔试中,大多会考查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从其考查角度看,分别是诗歌形象、诗歌语言、诗歌手法、诗歌主题四个方面。接下来,我会按照每个考查角度,分别从设问方式、答题格式、运用举例三个方面进行连载分享,希望能帮助到各位考生答题。必须强调的是不管考题考查哪个维度,考生首先要做到、也是最重要的是就是读懂诗歌,关于这一点我分享“四看,,原则:看标题、看作者、看意象、看注释。更多的就有赖于考生长久以来形成的文学素养,以及大量的答题实践。明白这一点之后,我们接着学习第三个维度

2、的内容诗歌手法。这也是诗歌考查最多的,几乎每一首诗词都有题目涉及。表达技巧指的是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手法,具体来说这里的手法主要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要求考生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设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感情的?有什么效果?答题格式:一、准确指出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修辞手法:对比、比喻、拟人、夸张等。表现手法: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衬托)。二、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

3、是如何运用的。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运用举例1: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①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注】①驼褐:一种用兽毛制成的上衣。问题: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效果?【答案】这首诗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用星辰的明亮反衬夜色之暗;可以听见稻田深处草虫的鸣叫声,用“草虫鸣”反衬岀环境的静寂。(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表达了内心孤独寂寞之情。(步骤三)运用举例2:【正宫】塞鸿秋•得阳即景周德清①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

4、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问题: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潯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答案】从写景顺序:①由大处到个体,由远及近。万里奔流的长江,像一匹白色的素绢;对岸几处小点,像是染上了青色的颜料,那是淮地的远山。这里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数点,写的是大处、远景。几片白帆,箭一般地驶过了江面;而近处的高山上,长长的泉流飞下,犹如一道流电

5、。这里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②由白天到晚上,由下到上。天色渐渐昏黄,暮色中的云层仿佛化作了这满地的露点,一钩新月模仿着扇形,在天上高悬,北方飞来的大雁,成“一”字的横线在空中排开。这里五六七句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由地面转到天空。从动静角度:动静相结合。一二句写长江、淮山的颜色,五六七句写晚云、新月、一字鸿雁,是静态之景;三四句着重写江帆迅疾、山泉飞流,是动态之景。诗人通过对眼前得阳之景的描绘,抒发了对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以上便是第三个考查维度——诗歌手法的答题指导,希望同学们学以致用,多写

6、多练,这样才能在考场上呈现漂亮作答。同时也请期待最后一次连载,诗歌主题。回复“教育理论”即可查看教师考编两学各章节练习题回复“学科知识”即可查看13大学科知识点解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