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干警热点预测及分析:渤海海洋污染与治理

政法干警热点预测及分析:渤海海洋污染与治理

ID:44512604

大小:4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0-22

政法干警热点预测及分析:渤海海洋污染与治理_第1页
政法干警热点预测及分析:渤海海洋污染与治理_第2页
政法干警热点预测及分析:渤海海洋污染与治理_第3页
政法干警热点预测及分析:渤海海洋污染与治理_第4页
政法干警热点预测及分析:渤海海洋污染与治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政法干警热点预测及分析:渤海海洋污染与治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政法干警热点预测及分析:渤海海洋污染与治理【学习目标】1、了解水资源、海洋资源对人类发展的意义。2、明确为而海洋污染防治的缺失。3、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岀现的问题。【背景链接】海洋在人类现实生活中地位独特,对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海洋是油气资源、矿产资源、渔业资源的宝库,在调节气候变化、维持地球牛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0年4刀20LI,英国石油公司租用的一个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大量原油流入墨西哥湾,在连续多次“堵漏”火败后,终于发展为“美国史上最大的生态灾难”。被溢油污染的海水与沙滩,大量死亡的海龟,以及在油污中挣扎难

2、以展翅高飞的海舟……当这些画面出现在电视和网络上时,墨西哥湾在人们心目中美好形象尽失,已成为'‘牛态灾难”的代名词。2011年6刀,渤海漏油事件的发生,再次敲响了海洋保护的警钟,提示人类在向海洋索要经济利益的同时,必须关爱海洋、保护海洋,实现海洋的真正价值。【标准表述】【问题】中国的环境保护立法、侵权责任立法在全世界居于领先水平,足以排在前十名以内,但是这些法律的执行力度颇令国人汗颜和尴尬。由于体制机制的製肘,由于环保力屋的弱势,山于转型社会的阵痛,中国的环境执法状况恐怕要排在全球笫100名以后。实际上,以权压法、执法疲软,是环保领域的普遍现象,法律权

3、威远远没有树立起来。尤其是在中石油这样的航母级央企面前,行政部门和平民百姓犹如汪洋中的一叶轻舟,没冇足够的力虽去碰撞和博弈。企业就这样被政府一次次惯坏,毫无愧色地把巨额环境成木转嫁给社会,轻描淡写地对待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舒舒服服地安卧在政府庇护的温暖怀抱中。而而临埋单巨大压力的地方政府,还经常以“维稳”名义打压、规避群众的赔偿诉求。法律执行力的缺憾人连“7・16”原汕泄漏事发半月前,《侵权责任法》刚刚生效施行。这部法律,以及《海洋环境保护法》均对包括海洋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赔偿问题作出了规定。《侵权责任法》是新法,是特别法,且规定更为全血科学,故应优先

4、适用这部法律來处理类似大连“7・16”原油污染的事故。肇事者不仅要全面赔偿渔业养殖、捕捞的损失,还要承担海洋水产资源、海洋生态损害赔偿,并支付清理汕污、应急处置发生的费用。导致了人连原油污染事件是多个原因亞加,至少涉及油罐油管所有者、原油罐区运营者、输汕作业者三方责任。在这样的情况下,各肇事方的赔付责任比例的划分,尤其是属于次要原因却又财力雄厚的一方,是否应当为无力赔偿的主耍过错方造成的污染全部埋单的问题。《海洋环境保护法》缺乏明确规定,不利丁•充分保护污染受害人的利益。自从有了《侵权责任法》,情况变得大不一样,它实行较为彻底的无过错责任,体现了授先进

5、的环境立法理念。其第六十八条规定:因第三人的过错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向污染者请求赔偿,也可以向第三人请求赔偿。污染者赔偿后,也有权向第三人追偿。换句话说,第三人过错不再成为污染者减免赔偿责任的“扌当箭牌”。这条规定与美国的石油污染法案是原理相通的,充分体现了环境侵权特冇的无过错责任原则。当与石汕公司有合同关系的作业者肇事引发污染时,石汕公司不能提出第三人责任的抗辩。因此,在墨西哥湾原汕污染事件屮,英国石汕公司根本无法把赔偿责任推卸给钻井作业公司。同理,只要大连渔民选择起诉中石油一方,即使中石油过错很轻甚至没有过错,也冇义务全额赔偿污染损失。

6、如果同时起诉相关的几家公司,贝怕们应按适当比例分别赔偿。可是,由于地方政府的行政压力,由于偏颇的“维稳”思维,目前人连海事法院拒绝受理“7・16”污染受害渔民的起诉。这种与此前外国汕轮在人连溢汕污染案件截然相反的态度,使大连渔民的索赔前景更加迷茫,公平善后更为艰难。由于大连渔民的索赔诉求得不到政府的任何支持,求告无门、阻碍垂重,他们的生产生活也陷入绝境。政府信息公开的缺失大连“7・16”原油泄漏,既是一起低级错误引发的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又是一起后果特别严重的海洋环境污染事件。国家安监总局和公安部的简要通报,立足于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角度,是对事件全貌初

7、步的片段式展现,不应取代海洋环境监管部门的进一步调查认定。然而,人们至今不清楚这起重人坏境公共事件的具体应对处宜情况,其至不知道有关部门是否拿它作为海洋污染事件来处理。在新闻传媒中,充斥着英勇抢险、领导冇方的报道。地方政府也一味炮制危机公关式的片面宣传,信息披露既不客观也不平衡,难以称得上及时全面。而公众更为关心的信息,包括此次溢汕污染的影响范围、扩散情况、损失金额、责任主体,一概云遮雾绕、遭受封杀,重复着2006年海底盗汕所致渤海特大原汕污染的“故事”。经历过环境污染高发阶段的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信息公开本身可以成为一种冇效的环境管理手段,是民众环境

8、维权的锐利法律武器。2007年4刀,国务院颁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原国家坏保总局随即公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