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俞逊发对竹笛艺术发展的贡献

试论俞逊发对竹笛艺术发展的贡献

ID:44530866

大小:275.69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10-23

试论俞逊发对竹笛艺术发展的贡献_第1页
试论俞逊发对竹笛艺术发展的贡献_第2页
试论俞逊发对竹笛艺术发展的贡献_第3页
试论俞逊发对竹笛艺术发展的贡献_第4页
试论俞逊发对竹笛艺术发展的贡献_第5页
试论俞逊发对竹笛艺术发展的贡献_第6页
试论俞逊发对竹笛艺术发展的贡献_第7页
试论俞逊发对竹笛艺术发展的贡献_第8页
试论俞逊发对竹笛艺术发展的贡献_第9页
试论俞逊发对竹笛艺术发展的贡献_第10页
资源描述:

《试论俞逊发对竹笛艺术发展的贡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引言笛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且流传地域广,品种多。笛又称笛子、竹笛,笛在古代称为“箧”O在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有:“笛,七孔,竹甯也”的记载。早在八千年前出现的贾湖骨笛可谓是对笛实物可考历史的最早记载。竹笛使用最为广泛的有曲笛、梆笛和定调笛等等。笛子在中国音乐文化中往往以高雅、声音清新悦耳、委婉动人的形象示人,其具有鲜明强烈的民族特色。竹笛作为中国繁多的民族乐器种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常常用于独奏,也可与其他乐器进行合奏。如今,作为民乐中代表性乐器,竹笛已经成为我国传统民族器乐学习、研究和演奏的重要乐器。鉴于中国竹笛艺术是如此地瑰丽多姿,因此,我

2、国文人骚客曾为它写下了例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廉妇,促杜工部潸然肠断,使喻成龙鬓发成霜。”的优美诗句。笛子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与物质相统一的一种文化财富,它已从自身所拥有的不可磨灭的价值升华为一种跨越艺术门类的、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随着竹笛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被大众所关注,那些将竹笛文化推向顶峰的竹笛艺术家们也随之进入到人们的视野中,建国以后,我国涌现出许多优秀竹笛艺术表演大师,到了4971年,我国又发明了口笛,又名俞氏笛,而它的发明者俞逊发先生,为我国的竹笛艺术,尤其是竹笛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俞逊发先生不但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更是

3、在竹笛上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从而开创了竹笛演奏的新形式。从其一生的艺术生涯中,可看出他的演奏风格融会贯通,既有南派亦有北派风格,在众多演奏家中独具一格。俞逊发先生是继中国笛子四大宗师冯子存、刘管乐、陆春龄、赵松庭之后,将中国竹笛的演奏艺术推到了一个新的颠峰之人,成为现代最负盛名的笛子演奏大师。俞逊发承前启后,在竹笛艺术的演奏方式和技巧、教学创新和乐曲创作等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对我国竹笛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为了更好的了解俞逊发先生对竹笛艺术发展的贡献,本文将从六个方面来阐释俞逊发先生对中国竹笛艺术发展的贡献。一、俞逊发先生的艺术

4、简介。(一)、俞逊发的生平介绍一个人的艺术成就与他从小到大所接触的生活环境是离不开的,俞逊发先生便是如此,俞逊发先生1946出生于上海,是原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上海民族乐团一级演奏员,上海音乐家协会表演艺术理事,上海市政协委员。俞逊发自幼喜欢民族乐器。他在43岁时求师于中国第一代竹笛艺术家陆春龄先生,14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民族乐团。1962年在第三届“上海之春”选拔中崭露头角。文革期间,曾先后在上海乐团、上海京剧团、中国艺术团工作近八年,在此期间充实了演奏技术、进行了艺术积累、丰富了实践经验.并先后求师于冯子存、刘管乐、赵松庭等笛子大师。俞逊发

5、为挖掘、开拓笛子的演奏技巧,创造了17余项新的吹奏技术。凭借自身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世人皆赞“古有俞伯牙,今有俞逊发”。(二)、俞逊发的辉煌成就俞逊发先生最大的成就应该是1971年研制发明了“口笛”,并于1973年5月1日首次在上海体育馆登台演奏引起轰动。1974年白诚仁先生特意为崭新的“口笛”谱写了第一首乐曲一一《苗岭的早晨》,由俞逊发首演而风靡海内外。此后,“口笛”作为中国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被作为国礼赠送国外元首。俞逊发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创新,而且创造力惊人,作品丰富而经典。比如,自1971年至今曾先后创作、改编了近20余首笛子独奏曲。其中有《秋湖

6、月夜》(俞逊发、彭正元作曲)于1984年获全国民族器乐作品一等奖,又于1993年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作品奖。《琅珈神韵》于1984年获上海音乐之春优秀创作奖;《赤日》于1986年分别获上海音乐之春创作、演奏二等奖(一等奖空缺);《音韵》于1987年获首届海内外江南丝竹比赛创作二等奖。由俞逊发亲自录制的专辑《妆台秋思》获1992年10月北京全国第二届金唱片奖并名列榜首,另外俞逊发演奏的由朱践耳先生作曲的《第四交响乐》,于1990年秋荣获瑞士“玛丽•何塞皇后国际交响乐作品大赛奖”,这是中国人有史以来第一次获得的该项大奖。为表彰其对民族音乐事业的传播和发扬

7、,国务院特颁发荣誉证书,终身享受政府特津贴。二、俞逊发的竹笛演奏新技巧俞逊发先生之所以被称誉为今世俞伯牙,在于其对笛子技巧与风格的创新与把握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王甫建先生曾说:“俞逊发不只是演奏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乐大家,他使历史悠久的笛文化充分包含在中华大文化中,包容并蓄地学习南北笛派的不同演奏技巧,并把现代作品也加入曲库中,使自己成为公认的新一代’笛王”’。“在中国民族乐坛笛子演奏家中,他的演奏,内敛功力极厚,有“音乐的诗”、“有声的画”之称。他的笛艺,已经到了“一指指应法,一声声爽神”的境地,功夫远

8、远在笛外。对(1]他而言,每一首乐曲,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又都是一首乐曲。”俞逊发先生之所以能博得王甫建先生如此盛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