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的管理最高境界

无为而治的管理最高境界

ID:44543606

大小:1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10-23

无为而治的管理最高境界_第1页
无为而治的管理最高境界_第2页
无为而治的管理最高境界_第3页
资源描述:

《无为而治的管理最高境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无为而治的管理最高境界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道德经》这段话的意思是:最好的领导者,部下并不感觉他的存在;其次的领导者,部下亲近并称赞他;再次的领导者,部下畏惧他;更次的领导者,部下轻蔑他。领导者的诚信不足,部下不信任他,最好的领导者是多么悠闲,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众人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老子这段话,提出了心法的“四重境界”,尤其指出了心法的最高境界就是“无”——即”不知有”。“有”指的是宇宙万物的自然状态,“知”

2、指的是宇宙万物与人的关系。而心法的要求是把“有”和“知”统统去掉,从而达到“无”的境界。对于心法,有信与不信的问题。老子认为,对心法若取“信”的态度,就能够达到“无”的境界并找到“信”;反之,对心法若取“不信”或“不足信”(将信将疑)的态度,就不能达到“无”的境界,并且也找不到“信”。做最高明的领导,让部下感觉不到你的存在,无论你是在企业还是不在企业,员工都能积极、主动、自发地工作,这就是管理的最高境界!管理一家企业,如果能达到“太上,不知有之”的“虚无”境界,不仅是企业领导者孜孜以求的,更是企业员工所渴望的!这种“不知有之”的管理

3、境界,就是“无为而治”,要实现“无为而治”的管理境界,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企业领导者的领导素质,二是授权艺术,三是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企业领导者本人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管理基础。古人说“内圣而外王”,只有企业领导者内心的精神力量非常强大,才可以统帅王者之师,行王者风范。如前面老子所言,“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领导者必须以自身的诚信赢得部下的信任和拥戴,不下就会乐于听命于你,即使不发号施令,员工也乐意追随你做事。也就是说,企业领导者要提升并善于运用“非权力性的影响力”。其次,学会授权是企业的领导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

4、质。因为你无力控制所有事情,也无法制定全部决策。当你试图控制所有的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做得既效率低下,又造成混乱。因此,你最好能让自己的下属去执行,因为他们可能比你更加了解情况。诸葛亮可谓是一代英杰,身在茅庐之中,就已经看到三分天下的鼎足之势,并且制定了辅助皇叔刘备匡复汉室的宏伟计划。然而他却日理万机,事事躬亲,乃至“自校簿书”,终因操劳过度而英年早逝,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遗憾。诸葛亮虽然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蜀汉仍最先灭亡。其个中原因与诸葛亮的不善授权不无关系。试想如果诸葛亮将众多琐碎之事合理授权于下

5、属处理,而只专心致力于军机大事、治国之方,三国时代的历史也许将会改写。正确而且有效的授权不但不会削弱领导者的权力和地位,还能够使下属创造出更科学、更出色的解决办法。通常,导致人们无法正确授权的因素主要有:对下属不信任、害怕削弱自己的职权、害怕失去荣誉、过高估计自己的重要性等等。归根到底是人们对于领导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领导不是简单地等同于一般的管理,领导的工作属于战略思维,领导思考的应是全局性的、综合性的问题。领导的真正作用在于恰当处理组织的协调问题,发挥组织成员的潜能。为了调动组织全体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齐心协力完成组织目标,

6、领导要善于决策,善于授权。第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只有善于自我管理的员工,才能考虑“无为而治”。万科董事长王石,可以说是最典型的“无为而治”型的企业领导。1984年创立万科的王石,22年间,王石在3件事上成为了中国职业经理人的楷模:第1页第2页下一页最末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