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安阳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ID:44548224

大小:9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3

河南省安阳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河南省安阳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河南省安阳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河南省安阳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河南省安阳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南省安阳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河南省安阳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題第T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班固在《汉书•食货志》记载“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Z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这表明商鞅变法A.没得到作者认可B.未建立正常秩序C.提升了秦国国力D.引发了诸侯争霸25、魏晋南北朝时期,屮正官评议人物照例三年调整一次,但也可对所评议人物随时予以品。政府还禁止被评者诉讼枉曲,但屮正如定品违法,政府要追查其责任。这主要说明当时A.社会隐藏着腐败的人为因素B.中正成为评定官品的最重要环节C.政府在选官上起着决

2、定作用D.选官制度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平性26、唐代对关系国计民生或利润丰厚的商品,如盐、铁、茶、酒、醋等,多实行卖即专卖制度,禁止私人经营。这一“卖”制体现出唐代A.对商业活动分类对待B.实行严厉的抑商政策C.市坊制主要针对私商D.部分行业还较为落后27、在“穷理”方法上,程颍“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和”。两人在学术上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这说明两位思想家A.在对“理”的看法上观点迥异B.把“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C.具有典型主观唯心主义特征D.对外部认识方法上大体一致28、表1清末光绪年间盐税正税税率表盐区每引斤数税率(银两)盐区每引斤

3、数税率(银两)长芦5500.510四川陆行400水行5000自0.277至3.405河东5500.710云南3002.115两浙5500.390山东2250.240福建5502.800淮北4000.800两广5501.300淮南4001.170据表1可以推断,清末A.经济中央集权渐趋消弱B.盐税与地域密切相关C.制盐技术制约税率水平D.税制及税率较为混乱29、据记载,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知识靑年以信仰“主义”为吋髦,“任凭他是什么主义,只要有主义,就比没主义好”。这说明当时A.马克思主义传播成为主流B.新三民主义已被普遍接受C.新文化运动影响日益显现D.传统封建思想得到了清算30、史料记载:某

4、年5月,武汉政府连续发出通告、训令,不准工农团体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禁止工会、农会逮捕反革命和没收其财产,保护“公正绅耆”和“军人田产”。这说明A.国民政府破坏国共间合作B.汪伪集团傀儡的特征明显C.国民革命军取得北伐胜利D.国民党抗战后期开始反共31、1979年中国提出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经济政策,在中国搞起了“羞答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政策从此变更。这里的“羞答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A.严格意义的市场经济体制B.将市场作为手段加以提倡C.否定计划配置资源的影响D.一定程度发挥市场的作用32、智者运动是古希腊史上颇具影响的一股思潮,马克思•韦伯认为智者运动是“哲学的突破”。这里

5、的“哲学的突破”表现在A.对物质世界的探索B.对道徳观念的重视C.对人类自身的探索D.对人权应用的创新33、1840年前后,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此后20年间英国一直保持着“世界工厂”的地位。这表明当时A.国际贸易缺乏竞争B.世界市场很不成熟C.英国成为世界霸主D.世界局势比较稳定34、《欧洲文化史》指出:19世纪“在精神领域的研究带来可喜的成就”,这让“虔信《圣经》是真理之源的人十分不安”。这里的“成就”是A.进化论B.启蒙运动C.牛顿经典力学D.科学社会主义35、到目前为止,中国以及世界许多国家的学者都认为“9・11”事件确实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学者们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大国丧失

6、主宰世界的绝对能力B.反恐成为国际政治的重要主题C.挑战霸权主义的政治势力骤增D.美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下降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杨奎松等著《抗FI战争时期屮国对外关系》目录(节选)第一章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第一节从华北交涉到淞沪抗战第二节国际社会的最初调停第三节中国争取国联的支持第四节九国公约会议无所作为第二章联合苏联与争取德国中立第一节中苏订立《互不侵犯条约》第二节苏联提供军事援助第三节徳国保持中立第四节中德关系的逆转第三章反对英美妥协与争取外援材料二“一边倒”是当时中共基于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为处理新中国与前苏联的国家关系而提出的外交方针。这一选择并非双方意识形

7、态同一性的必然结果,也并不主要是应对当时国际格局的对策。随着中共从革命运动的领导者成为执政者,面临的主要任务转向建立和巩固新政权,新屮国在安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国家利益便生成了,在“一边倒”的选择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对这些利益的考虑。摘编自关锦伟《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政策研究综述》(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政策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