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岩学研究进展

煤岩学研究进展

ID:44552919

大小:4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10-23

煤岩学研究进展_第1页
煤岩学研究进展_第2页
煤岩学研究进展_第3页
煤岩学研究进展_第4页
煤岩学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煤岩学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煤岩学研究进展近百年来,煤岩学在世界各国获得了广泛发展,这是由于它在研究煤炭物质的成因、性质及其加工利用等方面右着独特的,其它学科不能代替的作用,而且在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已经并止在取得越来越重要的成果。煤岩学于19世纪30年代诞生于欧洲。我国到本世纪30年代才开始研究,比发达国家晚了大约100年。新中国成立后,煤岩学迅速发展起來,许多研究成果达到或超过国际先进水平。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煤岩学己渗透到许多科技经济领域,显示其巨大的实用价值。笔者拟对煤岩学实用性简要评述,并初步预测其发展前景。1、煤岩学的应用领域①煤成因研究煤岩研究证明,煤是远古植物遗体演变而來,成煤环境亦可以煤岩组分、形

2、态变化、组合规律及所含矿物质等特征得到反映。如山西煤出地质研究所葛银堂等,通过对大同煤出燕子山勘探区的煤岩研究,结合区域地质分析,认为该区石炭二叠纪煤层主要由石松、楔叶及部分浅水草本植物形成,古地理环境基本为滨海冲积平原,并以森林沼泽为主,显示微异地型泥炭堆积。该区侏罗纪煤层则主要由被了植物,如苏铁、木内苏铁及松柏类组成,沉积于内陆湖盆森林沼泽环境,泥炭堆积方式为原地型

3、。焦作矿院刘植恒在研究粤北连阳煤出龙潭煤层时,发现其硫分含量与海侵有关。硫分主要源于海水,故临近海侵的西部地区硫含量高,远离海侵的东部煤层硫分低°。东煤地质局常彬、宋竹琴通过对蛟河煤出煤岩学研究,认为该煤出沉积于内

4、陆湖盆泥炭沼泽或森林沼泽,还原至弱氧化环境,成煤物质为高等植物遗体。荣希麟在研究滇东晚二叠世煤系地质时,根拯煤岩特征,归纳出三个成煤区:西部陆相冲积平原成煤区、屮部海陆过渡相滨海平原三角洲成煤区、东南部海相碳酸盐台地潮坪成煤区。①煤层对比因受成煤物质及环境条件影响,不同煤层的煤岩组分、煤岩类型及其他煤岩特点,均有所不同,从而成为重要对比标志。单美英在研究山东岱庄地区煤层时,发现煤岩组分以镜质组为主,次为半镜质组、半丝质组、丝质组及稳定组。同一煤层屮,齐显微组分含量比例稳定,而不同煤层,则差别甚大。煤中矿物种类及含量比,也显示这种特点。以此为标志对比煤层,效果良好》。四川煤田地质研究

5、所利用煤岩特征对比沐爱矿区煤层,河南煤田地质局对矿区可采煤层进行对比,均获成功。②预测煤化学工艺性能测试表明,煤化学工艺性能与煤岩特征密切相关。通过鉴定煤岩组分、类型等特征,可判断煤化学工艺性能,进而预测煤类。陕西煤出地质综合普查队在研究陕北神府地区煤岩特征时发现,稳定组挥发份含量最高,镜质组次Z,丝质组最低。总的看,挥发分产率随镜质组加稳定组含量的增加而增加,随丝质组加半丝质组含量的増加而减少。I大I镜质组在后期煤化作用中,产生较发育的内生裂隙,成为水份通道,故镜质组为主的煤,水份有增加Z势。丝质组胞腔易被矿物充填,故丝质组占优势的煤灰分偏高。碳氢含量表现为,稳定组氢含量高,碳含

6、量低,丝质组相反,镜质组则介于二者Z间。由此认为,若镜质组+稳定组>65%,可能属长焰煤,在65%—51%时,则可能屈弱粘煤或不粘煤。③评价煤的可选性煤可选性一般通过在个别点采大样,进行筛分浮沉试验确定。这样工作量大,成本高,效杲也不一定好。煤岩学为此开辟另一途径。即在显微镜下,观察一定粒度煤砖光片,测定其中矿物杂质百分比,由此分出精煤、屮煤,并按屮煤含量评价可选性。此法简便易行,成木低,采样点多,代表性强。80年代以來,我国山西、江苏、辽宁、四川、江西等省煤III地质部门,联合进行用煤岩分析评价可选性课题研究,取得一定效果气据四川煤田地质研究所报道,通过对25个煤样点研究发现,分

7、别由煤岩观察和浮沉试验所确定的可选性指标基木一致%。江西煤田地质研究所龙家灿、钟永容利用煤岩鉴定方法评价煤和煤粉可选性,也取得较好效果,表明煤岩研究应用于可选性评价是可行的。①炼焦工业应用焦炭是冶金工业重要原料。为生产合格焦炭,炼焦配煤是重要环节。在从经验配煤向科学配煤过渡进而预测焦炭质量的过程中,煤岩学起到重大作用。80年代以來,木溪钢铁公司、上海梅山冶金公司、武汉钢铁学院等单位,对比做过大量工作,并创造了较为成熟的煤岩配煤方案和参数。确立了煤岩组分在配煤中的地位和作用。武汉钢铁学院虞继舜认为,在众多煤岩配煤参数中,镜质组最人平均反射率是煤变质程度良好的标志,煤中惰性组分及最佳活

8、性与惰性组分比例,是煤岩组成与性质的重要参数。②用于煤成油气研究H前煤层气作为新型能源在发达国家已正式开发,而我国才刚刚起步。因此,预测煤层气分布和评价煤产气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这方面,煤岩学同样显示巨大功能。现己发现,不同煤岩组分产气量不同,壳质组最高,镜质组次Z,惰性组最低。在肥至无烟煤阶段,壳质组、镜质组和惰性组产甲烷量Z比分别为3.3:2:lo据研究认为,在华北地区,太原组和山西组煤层产气能力,大致表现为南强北弱Ao鉴于有些煤岩组分,特别是树皮煤有较强的生油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