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融合教育的认识与理解

浅谈对融合教育的认识与理解

ID:44553063

大小:26.5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3

浅谈对融合教育的认识与理解_第1页
浅谈对融合教育的认识与理解_第2页
浅谈对融合教育的认识与理解_第3页
浅谈对融合教育的认识与理解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对融合教育的认识与理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对融合教育的认识与理解木次研修班传递出一个很重要的讯息就是让特殊儿童回归主流,与普通孩一起实行融合教育。参加研修的有三分之二的学员来自普通学校和普通职业技术学校,研修班通过对特殊教冇理念和发展的陈述以及对当前形式的解读,让每一个学员的教育理念得到更新,了解到融合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的必要性。广州市少年宫作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活动机构,秉承“为了一切孩子”的教育宗旨,一直关注特殊儿童的公益教育事业,2006年成立特殊教育屮心开始便倡导融合教育,并于2012年开展融合教育课程,在少年宫内大的融合教育环境内招收普通儿童和特殊儿童同班,2013年在北京、广州多地举办融合教育展览

2、和研讨活动,在社会上产牛了广泛的影响。2013年9月木人也开始尝试融合班的教学和教研工作。设置普通儿童和特殊儿童融合的班级,并设计相应融合课程。对融合教育也在初步的探索阶段。通过本次的学习个人了解到融合教育更多的内容。以下将结合学习和实践谈谈我对融合教育的认识和理解。近十几年来,回归主流成为特殊教育的主要趋势,提倡让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有共同相处、学习、互动的机会,并强调每个学生应有相等的学习权利和公平的教育机会。随班就读工作作为种全纳教育的安置模式也在国内得到人力的推广和发展。近年来更进而提出了「融合」(inclusion)或「完全融合」(fullinclusion)的理念,不再将特

3、殊学生分离教育,强调让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融合在一起学习。融合教育不只是单纯地指某种特教安置形式和策略,而是一种促进正常儿童和特殊儿童共同发展的教育思想。融合教育指的是将身心障碍儿童和普通儿童放在同一间教室一起学习的方式,它强调给身心障碍儿童提供正常化的教育环境,而非隔离的环境,在普通班屮提供所有的特殊教育和相关服务措施,使特殊教育及普通教育合并为一个系统。融合教育于1990年在美国最先提出,在1994萨罗曼卡宣言强调融合教育精神如下:(一)融合与参与是人类尊严与乐趣的要素;(二)人类的差异是正常的;(三)应该根据个人需求去调整学习上的差异;(四)普通学校应该体认及因应学生的多元需求。

4、融合教育目前已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目前较有成的国家有:加拿大、美国、西欧诸国、纽西兰、澳洲,日本也逐渐在推广屮。融合教育的信念乃基于:所有的学生有权在他们所居住的地区接受免费的公共教育,即使对于障碍儿童。学校首先要想到的就是容纳他们于普通班接受指导;其次学校和孩子的父母合作订定个别化教育计划(TEP),TEP可能包含其他相关的服务,便提供适当的机会使孩子能达成所预期的学习目标。基木上融合教育乃采取一元的教育系统,教育的对象是班级内所有具特殊需求的学生,而由普通教师、特殊教师及相关专业人员协同合作,分担责任,共同完成教学工作,其要点为:(-)让特殊儿童就读普通班;(二)提供融合教育Z普

5、通班或学校足够口适宜的支援;(三)需针对特殊学生提出个别化教育计划;(四)让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牛均蒙其利。融合教育Z内涵为强调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的相似性,主张在相同环境屮提供特殊方法、透过转介服务、合作咨询与教学,同侪指导,部分参与,以最少限制的教育环境,使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能有最大的互动,乂能使双方获益,让特殊学生尽早接触自然且真实的环境,普通学生养成接纳身心障碍学生的观念,以达到人性化的结合。所以融合教育绝不是单纯的将特殊学生放在普通班级中,而是要经过缜密的计划,配合足够的支援系统,并能统合各项资源方得竟其功。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Z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怎么样从他们的共同发展性和差异性

6、着手,研究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融合教育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教师在教师方面绝不可孤军奋战,应更懂得寻求支援与协助,以使所有学牛都能适性的学习,所以针对融合教育的实施,要针对教学方法,课程的调整以及个别化教育计划(1EP)的落实才能将融合教育理念落实。一、教学方法的改变:(一)合作学习融合教育提倡合作学习,在合作的过程中共同解决问题,达成关系。合作学习包含五个基本因素:1.积极的相互依赖;1.而对而的口语沟通(或其他的沟通方式);2.每一个学生都要承担不同的、个别的、能计划的工作,或完成团体的共同任务;3.学牛要利用积极正向的一些人际技巧或是小组技巧。此时老师就要负责监

7、控学生小组讨论之进行及小组互动的情形;4.在小组中能自我评鉴并了解整个小组运作是否具功能性,小组的目标是否达成。(二)适应性教学法1.教学法植基于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被正确的评量过,提供的材料及指示步骤都可让每个学生依自己的能力来学习;2.阶段性的评量强调给学生反馈以帮助成长;3.学生在评量个别能力,计划学习活动及评鉴自己专长上负有责任;4.替代活动或其他可选择的材料都是必备的,以提供学生更大选择自由;5.学生有选择自己的教育目标、表现及活动的权利。二、课程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