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对教育的影响

洋务运动对教育的影响

ID:44557615

大小:16.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0-23

洋务运动对教育的影响_第1页
洋务运动对教育的影响_第2页
洋务运动对教育的影响_第3页
洋务运动对教育的影响_第4页
资源描述:

《洋务运动对教育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洋务运动对教育的影响洋务运动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产生,进行了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实践,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对中国社会的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是洋务运动对教育的影响,希望对您有帮助。洋务运动是以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富国强兵,抵御外辱,镇压内乱为目的,它虽然没有挽救大清王朝,但它是中国传统封建教育变革的开始。本文主要通过洋务运动中开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史等措施方面,论述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教育中的作用。洋务运动;教育;作用1•洋务运动开办的新式学校中国旧时代的教育场所私塾和书院,这些学校都是大士准备科举的场所,直到洋务运动兴起以前,中国还没有

2、出现近代新式学校出现。旧的学堂不能适应洋务事业的需要。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培养洋务活动所需要的翻译,外交,工程技术,水路军事等多方面的专门人才。教学内容以所谓“西文”,"西艺”为主。从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洋务学堂约30余所,他们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而逐渐开办的,大致上可以分为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和技术实业学堂三类。这些学堂无论在培养目标,教师配备,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方式等方面,都与封建教育体制有了本质的不同。很多学校都安排实践性课程,有的还建立了实习制度。在教学组织上,洋务学堂制定有分年课程计划,确立了学制年限,采用班级授课

3、制,突破了传统的进度不一的个别教学形式。这些近代学堂的出现,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他们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若干窗户。2.洋务运动对新式人才的培养在创办各种洋务学堂的同时,洋务派人士在实践中大多也已认识到,要全面深入的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国内的学堂存在师资,社会文化环境等诸多局限,为了培养更好,更高级的人才,向国外派遣留学生被纳入洋务计划,便采取了派学生出国留学的办法,开创了中国的出国留学的教育制度。中国近代留学并非从洋务运动开始,此前已有容阂等人赴美留学。洋务运动兴起以后,容因向丁日昌提出派遣留学生的建议,后来丁日昌又向在曾

4、国藩提出了派欧留学的建议,在他们的影响下,1870年,曾国藩,李鸿章联名奏请选派幼童赴美国学习,得到清廷批准。在派遣学生留学美国的同时,清政府海派出学生留学欧洲。幼童留学美国1872年出发的留美幼童是近代中国的政府排出的首批留学生,洋务运动时期,幼童留学美国从1872年起分4年派遣,每年30名,留学期限15年,曾任上海广方言馆总办的陈兰林任正委员,容阖任副委员,负责管理学生负责管理学生。所选学生地区分布为:广东83人,江苏22人,浙江8人,安徽4人,福建2人,山东一人,绝大多数为东南沿海比较开放地区的汉人。显然他们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西学,可他们的西学专业不一样,不

5、仅注重军政知识的学习,而且注重机械,造船,采矿,农业,医学方面的知识的学习和传授。在顽固派的压力下,清政府最终决定将留学生全部撤回。1881年,94名中国留美学生分三批回国。他们回来以后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付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中间有名的有: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清华学校校长唐国安,第一位美国华裔律师张广仁,清末交通总长梁敦彦,民国国务总理唐绍仪等,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知名人物。幼童留学美国是洋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新式人才的形成具有后来人不可忽视的作用。留欧学生的出现清政府鉴于幼童缺乏外语和测算等科学知识基础,在外国学习时间过长,不但经费太费,

6、而且因幼会容易然一些西方的习气,所以主张出样留学的学生,应以成年的,外语和科学基础知识根底较厚者,学习时间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